朋友A有一筆港幣存款,平時不用,便想將之換成人民幣,存到深圳去,利息高一些,還有升值的希望。
但是,兌換手續很煩人,首先是香港銀行每天限兌二萬人民幣,一筆錢兌下來,花很多日子。然後就是在深圳開個銀行戶口,把香港兌好的人民幣轉進去,每天只準轉八萬,又得花上一段時間。
這時候,朋友B說在深圳有個認識的老友,需要用港幣,只要朋友A把港幣存進他的戶口,他就把相等的人民幣存進朋友A在深圳的人民幣戶口,這樣,一次過,事情就可以解決了。
於是決定,就用這個方法把錢兌換。一切都安排好之後,朋友A心中忐忑起來,他畢竟不認識朋友B的深圳老友,一大筆錢滙進他的戶口,萬一他不認賬,這錢不就泡湯了?
朋友B其實也有點擔心,雖然他跟深圳老友相識多年,但畢竟錢是朋友A的,萬一出點什麼事,他這個中間人就不知怎麼交代了。結果,在朋友A說還是麻煩一點自己通過銀行解決,朋友B才落下心頭大石。這時才發覺,事情一牽涉大陸,疑心就重了。
中國古老的用人智慧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現在中國人與人之間,只要一牽涉錢,不管交情深淺,好像個個都是疑人。想辦事,總要用人,但如果「疑人不用」的話,那就無人可用。硬要用,又不得不疑。這便是今日中國人際關係的困境,「誠信」,是最讓人放心不下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