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開始,環球經濟顯著復蘇,但不同經濟體情況有明顯差別,在金融危機前沒有過份依賴槓桿的新興市場及部份已發展市場復蘇進度理想,三大工業國(美國、歐元區及日本)則反彈疲弱,各國的政策亦因此而有明顯差異。三大工業國實施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中國、澳洲、瑞典及秘魯等國卻逐步收緊財政及貨幣政策。最近美國公佈的經濟數據令人失望,我們相信這是反映經濟復蘇期的正常起伏,但復蘇進程的確未如理想。
引發金融危機的因素在許多新興市場並不存在,因此,當資本市場恢復流動性,這些新興市場能迅速回復至危機前的增長水平。刺激性的財政及貨幣政策進一步支持復蘇,由於現時新興經濟體的國內需求較以前重要,刺激性政策比上一次環球經濟衰退推行時更加有效。
我們認為新興市場由基本因素推動的長期增長前景仍理想,這可見於公共及私營行業投資及消費的強勁復蘇。最近的放緩迹象令部份投資者憂慮,但我們相信增長放緩至更具持續性的水平,對長遠發展更為正面,預期新興市場可繼續帶領環球經濟復蘇。
在預期環球經濟復蘇下,各國將會陸續加息,即使在預期復蘇會放緩的美國,由於經濟活動改善,加上政府龐大的資金需求,債券孳息有機會從谷底回升。聯儲局的資產購買計劃有助利率於短期內維持低水平,但中期而言,我們認為市場對量化寬鬆措施逐步完結,及聯儲局能否及時減債以避免通脹壓力的憂慮,將進一步加重美國國庫債券孳息上升的壓力。
南韓短債回報佳
雖然預期加息或會為固定收益投資者帶來挑戰,但主動管理環球固定收益投資可提供較高收益的機會,同時亦沒有太大的存續期或信貸風險。我們繼續看好短期債券的前景,信譽良好的國家如澳洲、以色列及南韓等地,少於兩年期的債券現時可提供3至5%的收益。
商品價格持續上升是新興市場政府的一大隱憂,更多新興市場貨幣兌日圓、歐元及美元將會升值,以紓緩部份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總括而言,各國政府較大機會採取逐步及平穩的方式收緊當地的金融狀況,包括透過貨幣升值。
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