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多間公立醫院的紓緩治療專科服務,為重病患者減輕身心痛苦及提供臨終照顧,當中的先驅者明愛醫院計劃四年後將此專科的病床增加五成。院方指全港公院病人現只有約六成臨終前曾接受紓緩治療,希望不久將來可增至八成,達到世界衞生組織訂立的目標。
包括住院及家訪服務
明愛、屯門、東區尤德及瑪麗醫院的臨終照顧服務,先後獲「澳洲醫療服務標準委員會」頒發認證。明愛醫院內科及老人科部門主管謝文華表示,該院90年代已開展紓緩治療服務,並由住院服務擴展至門診、家訪、顧問服務等,現時已有26張專科病床、三位專科醫生,另有多名護士、社工、臨床心理學家及牧靈工作者。
該院2015年第二期發展計劃後,病床會增至40張,「呢個專科近年接受程度高咗,有病人家屬甚至病人自己主動打嚟要求服務」。
紓緩治療除在藥物上為病人減輕痛苦及提高生活質素外,心理輔導也十分重要。該院社工孫熙萍去年獲選為香港最佳社工,她強調最重要是同理心,設身處地為病人着想,「病人同家屬唔係要你同情,聽佢哋心聲最緊要」。她曾輔導一名未滿30歲的末期腸癌貧窮男病人,其內地妻子剛來港,兒子才一個月大,病人在去世前一個多月接受紓緩治療,怕兒子長大不認得其樣貌,又怕死後殘破居所的天花板會塌下,令妻兒受傷兼無屋住,孫姑娘即為他一家人拍下8R大相放在家中,又承諾為其妻安排家居服務及嘗試申請公屋,令一家人度過最後的快樂時光。
隸屬內科的紓緩治療專科,服務對象包括癌症及末期腎衰竭等病人,很多病人因年長及各種原因,不欲承受冗長治療帶來的痛苦,決定「順其自然」。謝文華指病人接受紓緩治療的時間由10多天至兩年不等,平均時間約10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