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MeASunday:黑店 白店 魔店 - 黃偉文

BuyMeASunday:黑店 白店 魔店 - 黃偉文

武俠小說中有種黑店,不知就裏的客人兩杯高粱白乾到肚,輕則一覺醒來銀両盡失,重則連喊寃機會也無,不值錢的皮囊直接被剁成包子餃子的肉餡,以便款待下位上門的「黑客」送酒。
今時今日做生意,咁樣嘅態度唔係「唔得」,係「唔使」,真正高明的商人要殺你,根本不用磨刀霍霍自己動手,也許只消打開高貴的舖頭門口,輕輕加兩句嘴頭,千里迢迢跑到人家堂前自捅一頸血的,分分鐘是你自己,還用盆子裝起大桶蚊飯笑笑口求人家要呢!
真的,世上還真是有這一種店,他們不知施了甚麼法術,你一走進去呢,不知何故就想畀錢,好像不買點甚麼才出來就渾身不安樂一樣,到了這個地步,貨品本身好不好已經不再重要了,魅力純粹來自那個購物經驗,或更準確地講,那間shop。
如果一個店能單靠「有型」便足以令你甘心付錢幫襯,那麼它謀財害命的功力也不只明刀明槍的「黑店」那樣「低莊」吧,至少,它也是更高級更清潔更殺人不見血的「白店」吧!

白店一號:Acne

近年見識過氣場最強大的「白店」,是倫敦DoverStreet的Acne概念店,4層高的洋房佈局不似店頭反而似對新搬進城的有型中產夫婦家居,呢呢呢,老公是跨國廣告公司creativedirector老婆是前衞畫廊的artdealer的那種呢,令人忍不住好想同佢哋friend吓做吓朋友都彷彿覺得自己有型咗嗰種呢……所以他們的櫥窗都不是櫥窗,沒有木公仔甚至沒有display衫,只是一塊落地大玻璃讓人看穿裏面的大梳化,畫作書本和BabyGrandPiano,是,真是無端端會有個人走出來彈足一粒鐘李斯特那麼「有氣質」的,最最hardsell的只是那個琴師穿了全身的Acne而已,而他們搞了那麼多形象工夫也只不過是為了賣價值一千幾百的T恤牛仔褲,那種摩登的態度是不知何故令人很想沾上一點關係的,好像我在這裏買了一雙襪子我便會被納入成這個潮流生態系統的一部份了一樣,甚至說,只要我「奉獻」了,這座有型「聖殿」便會歡迎我「入教」了一樣。
(年初逛完這個店的第一感覺是,香港是個甚麼shop都「要有」,而且「要有先」的地方,這樣有格調有態度的AcneShop求神拜佛一定要快快有,還要原汁原味的有啊!)

AcneStudio:13DoverStreet,London

倫敦的AcneStudioWindow不放公仔及衣服,但不時有人出來live彈鋼琴,高章!

魔店一號:Abercrombie&Fitch

不過似乎香港更快會得到的,是另一所「有魔力令人自動繳金的店」—Abercrombie&Fitch。
如果因為有型可親而令人主動投懷送抱的Acne旗艦叫做「白店」,那麼我只能稱呼一切都更不可思議的A&F店為「魔店」。
那個「魔」字並無貶義,只是當所有事情都那麼違反常規常理常情時,也就只能用有點邪門的「魔」字才能形容這個前無古人的個案了。
不,不是說A&F近年專在大國名城選取最旺最地標式而且通常是古蹟級的巨型建築物作龍頭大店所以才「違反常規」,他們最不按牌理的是租下了這些具歷史價值的莊嚴巨宅之後,往往把它改裝成即使在日頭仍烏燈黑火的派對勝地,俗稱「蒲場」,即是原本給年輕人跳舞喝酒搖頭擺腰結識對象的「天堂+地獄」,A&F卻抽取了那些氣氛、燈光、音樂、裝修才賣本應充滿陽光感覺的Poloshirt、牛記、拖鞋、短褲……
令我不解的疑團有三:1作為一個「蒲場」,有時我都覺辛苦難捱,如今連最吸引的元素「喝酒」「跳舞」「媾仔/女」都統統拿走了,只剩下最難頂的「熱」「焗」「逼」「汗味」和「吵耳的音樂」,我估人人應該走夾唔唞,為甚麼反而間間A&F都異常聚腳兼常有人滿之患呢?2一間長期派裸身模特兒在店內提醒顧客「不要着衫」的店為甚麼偏可刺激起大家的「買衫/着衫慾」呢?
3明明是父母通常嚴禁子女出沒的「淫窟」類場所,為甚麼我卻常常看到一家大細兩代同堂老竇老母可以突然撇除成見帶着未成年的仔女一起逛A&F當是有益身心的周日正常親子活動呢?
有沒有熟悉購物心理學/室內設計學或whatever有關學問的高人可以指教一下?

Abercrombie&Fitch常常用「唔着衫」來sell衫,但又成功,真是神奇案例。

Acne白店番外篇

我的理論是,促銷的重要秘訣乃「附送故事」,故事越有趣則貨品能給予顧客的滿足感越大,出售機會也越大。
最近發現,原來「附送故事」,乃可擴展至售賣貨品的那間「店舖」。
例如,以下便是一個很有附加價值的店舖故事,不知Acne是有心還是無意選中的開店地址。
從何說起呢?
先提提,如果你對「犯罪學」、「心理學」,或「犯罪心理學」有一點點皮毛認識的話,這故事聽起來將更有趣。
之前我講過,近年因為自己迷醉於Acne這個瑞典品牌的簡約摩登而且「有啲嘢」,最重要價位訂得好,守得住一個偏便宜的位置,所以當我成了他們的fan之後,便到每個有AcneShop的城市都會特地拜訪,去年初遊他們的基地瑞典斯德哥爾摩,當然有去過「總壇」朝聖。
輾轉一年後,上星期在巴黎的Acne春夏男裝騷,show後結識了他們的PR小姐,談起我那麼喜歡他們的倫敦店,又竟然連斯德哥爾摩店都去過,便私人醒了以下這個故事給我!
「你知道嗎,Acne的斯德哥爾摩店在70年代時前身本來是間銀行啊,(吓,是嗎?不像呀!)是呀,而且那兒發生過一件搶劫銀行事件,幾個劫匪進去以後還脅持了4個職員做人質6天呀,(後來呢?)後來其中兩個被脅持的女職員竟然愛上了兩名劫匪還訂了婚呀……」
看到這裏,如果有聽過這故事的讀者們一定會和我當時一樣,興奮地衝口而出吧!「StockholmSyndrome!」原來這個心理學名詞就是起源自這間shop,這個位置的,我無端端又覺好浪漫,想即刻買多兩條AcneJeans了!(註:StockholmSyndrome「斯德哥爾摩症候群」,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意結。起源於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Norrmalmstorg廣場的一宗脅持人質銀行劫案。)

AcneStudioStockholm:Norrmalmstorg2,Stockholm

Textby黃偉文
填詞人,其實最鍾意買嘢,最憎寫字,星期日盡可能唔寫字,去買嘢。
mailto:[email protected]
微博 http://t.sina.com.cn/wymanwong
本欄逢星期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