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萬人參加7.1遊行,不但較去年5.2萬人大增三倍,更是2004年以來最多人上街的一次。有政界中人稱,今年遊行人數之多,超出了北京及特區政府的估算,港人反替補機制明顯是觸發遊行人數大升的導火線,政界除了關注特區政府如何回應,更認為對新上任港澳辦主任的王光亞構成壓力,「佢會唔會調整對港政策?會唔會影響下屆特首選情?呢個好多人都好關心」。
有政界人士指出,過去一星期,北京、中聯辦、特區政府均從不同渠道向泛民就7.1遊行人數「收風」,「我哋話有5萬到10萬人,佢哋已經有少少想像唔到,家有成22萬人上街,已經有人打電話問,究竟點解多咗咁多人」。
王光亞上任即出事 有壓力
該政界人士已向內地「中間人」表明,撤回替補機制是第一步,「唔係13號一定再有一萬幾千人包圍立法會,同當年反23條一樣」,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亦將承受更大政治壓力,甚至為此承擔政治後果,相信中央也不願見,「一係(建制派)死撐政府,但係到區議會、立法會選舉就要付政治代價,一係就跳船唔撐政府,到時政府管治威信會再削弱,比跛腳鴨更跛腳鴨」。
另一名親北京政界人士更指出,新上任港澳辦主任的王光亞剛訪港,就出現22萬市民上街,「廖暉做主任時候好哋哋冇事,王光亞一上任冇耐就出事,肯定有壓力」。他們關心的是,7.1遊行後,中央會否調整對港政策,包括促使現屆政府立即處理各種社會問題,「例如要曾蔭權任內快手解決居屋、高樓價之類民怨」,政界亦密切注視遊行會否影響下屆特首選情,「中央會唔會搵個強硬、可以壓得住局面嘅人做特首呢」。
大堆民生政治問題 要解決
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認為,今次7.1遊行凸顯了不少民生及政治問題,特區政府必須盡快處理,除了撤回替補機制,好像居屋、高通脹、高樓價、競爭法等問題,也必須盡快在今屆政府內解決,以消解民憤,不能再拖延到下屆政府上任,「正常都知,你唔處理要拖到下屆政府先處理,一定會惡化、下屆政府就更難解決」。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