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生命樹》寄蜉蝣於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蘋影話:《生命樹》
寄蜉蝣於天地 渺滄海之一粟

真正的藝術品,簡單如一幅畫,一張照片,一件雕塑,都有生命。不同的觀賞者,會有不一樣的感受和想像。更何況是時間和空間可以無限壓縮或無限擴張的電影作品,不同的觀眾絕對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讀和詮釋。《生命樹》簡單地說,是美國小鎮的倫理親情故事,父子之情,兄弟之情,而中心人物是畢彼特飾演的嚴父。但泰倫斯馬力克有勁爆的創作野心,一場河灘旁的恐龍戲,不但暗示了天地間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規律,亦一下子把一億六千萬年的時間高度壓縮,於是令我生出了「固一世之雄也,如今安在哉?」的感嘆。
當然,西方觀眾不可能有蘇東坡這種情懷,他們會從聖經《約伯記》的要義,去闡釋和閱讀這個不太有傳統起承轉合的故事。他們會從宗教和永生的角度,去理解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片中的鏡頭,像孫悟空翻觔斗般從小鎮的樹枒翻到外太空,視點一下子無限擴張到蒼穹宇宙,其效果正正是「渺滄海之一粟」,人類在天地間是如何渺小,人生在歷史長河中又是何等短促,不正是「寄蜉蝣於天地」嗎?
撰文:黃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