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時間巨輪無人可擋,但一群藝術家以巧手「螳臂擋車」,將香港早已失落或逐漸消失的景物,製成一件件微細模型,栩栩如生得讓市民如再次走進九龍城寨的陰暗角落,或酷熱的天台屋,又可以到凉茶舖聽歌,或跑到街角看小販炒水曱甴。
Tony是建築模型師,製樓盤模型,「近年都由內地工人做,我只係監工」。技癢的他公餘落手落腳砌微模型,「而且唔使跟住則師嘅圖嚟砌」。微型藝術是將不同建築物、景像按比例製成縮小版模型。他新製的天台屋模型,無論鐵皮屋頂、石屎牆、碌架床、屏風等都是自製,同是膠板,「但以唔同技巧做出唔同質感」。Tony一雙大手想不到如此精巧,室內陳設大至電視、冰箱,細至80年代雜誌都造功細緻,或全賴具五年的經驗。
太古城中心展出
工程師Ian只是微型藝術初哥,但作品「城寨孤巷」內,士多掛着的小食玩具,家居內的衣車等,絕不馬虎,更在舊式電視機內藏mp4播放器,「仲搵番幪面超人嘅舊片嚟播㖭」。微型藝術多着重「形似」,酷愛繪畫的他卻追求「神似」,砌出一條陰暗橫巷,當中水喉交錯、滿地積水,再放一隻流浪貓,營造出九龍城寨的神秘氣氛。
「我細個想做建築師,但父母話女仔做呢行好粗魯。」Macy只好從事另一專業,退休後透過微型藝術重拾兒時的夢,「呢啲舊式大樓都係我細個嘅記憶。」她更砌出老香港街頭炒水曱甴的小販攤檔,「細個見到好驚o架,但好多人食,家冇喇」。市民可於即日至7月17日到太古城中心「懷舊香港情」微型藝術展,欣賞共42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