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心直說:一宗搭棚變拆棚的故事 - 胡孟青

青心直說:一宗搭棚變拆棚的故事 - 胡孟青

大話講得多,連自己都呃埋,有人講古仔講到天花亂墜眼都唔眨,知嘅就會笑死,唔知就肯定嚇死。兩隻股份,齋看冧巴門牌份屬隔籬鄰舍,炒作年代卻分先後,細冧巴可由趕及千禧年科網股爆破前上市,時機拿揑堪稱一絕,因為要等下一個當炒概念──濠賭概念──發酵登場,起碼要等到04年至出現。
經紀要開飯,莊家要搵食,有心人惟有喪玩無中生有,你又砌時佢又砌隻殼,已經有現成上市殼嘅主人就實行靜靜地起革命。而另一冧巴門牌碰巧又係科網產品,雖錯過濠賭概念升溫期,後來都成功抓住資源機遇食正大浪。
要市場真金白銀貢獻就要有噱頭,名人效應是其一,但有冇朋友真係見過大孖沙真金白銀接貨,抑或純粹借個名畀世侄一用?甚至只係Authorizedtrader家臣借個倉落盤,既然老細個倉位有影響力,自己個倉就即時受惠。

名人效應信唔過

當年無意中喺大氣電波中以事論事,見有股份每次配股,配股價越配越低,覺得不尋常而作出溫馨提示,冷不防翌日同另一位節目主持遭5份報章只用筆名出稿嘅投資版專欄聲討,口口聲聲話我倆冇做功課。其實倒不如直接指控我倆一不小心化身成為少林拆棚大師,拆咗人家雞棚,令對方在一眾寫手前呼後擁下,仍無法成功配股吸水。
最難得的是,細價股永遠有魅力吸引無知而又貪心嘅師奶阿叔,市況雖大玩塘水滾塘魚,不合乎邏輯嘅故事仍能取信於人,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雖說若然不報,時辰未到,假如要報,卻又竟然禍不單行,講起都實在巧合,可以捱足十年至火燒連環,都算持久力強,也稱得上係浪費光陰,假如用喺正常經營而非炒炒賣賣之上,可能在金錢利益以外,兼可賺得名聲。

胡孟青
作者為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