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 - 利奧

變形記 - 利奧

財政司司長曾經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向市民派發現金,之後他派了;特首曾經三令五申說不會復建居屋,之後他建了。看來,要在政海的驚濤駭浪之中倖免於難,政客們的法寶是見風使舵。但如果以為只要像變形金剛那樣,時而變人,時而變車就能將民眾玩弄在股掌之間,就未免過於天真了。

政府威信掃地

根據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近日公佈的調查結果,超過四成人指政府向每個香港永久居民派發六千元的措施令他們對政府的印象轉差,而僅僅有不足兩成人指印象變好。此外,政府三名司長的民望也全線下跌,當中以主責派錢事宜的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得分最低。事實證明,見風使舵的做法雖然順應了民意,卻導致政府威信掃地,釀成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
政府往往在制訂政策的時候閉門造車,然後才在輿論壓力下臨時變卦,上演一幕幕變形記,因此難免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譬如,選舉管理委員會上月提出限制網上節目內容的建議,但在公眾諮詢階段幾乎遭到一致反對,建議最終胎死腹中。我們固然需要承認政府能夠吸取民意、從善如流是好事,但政府與其這樣在民意大潮中隨波逐流,倒不如在提出政策建議之前就主動徵詢各派人士的意見,從而避免一些明顯違背民意、激化社會矛盾的政策出台。一個只會隨波逐流而沒有明確航向的政府,最終恐怕難逃舟覆人亡的厄運。
然而,政府上演的變形記似乎還未到落幕的時候。之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一再苦口婆心,聲稱立法會議員空缺替補機制符合現行法例以及公眾利益,律政司司長近日卻又聲稱願意聆聽社會意見。
前天,政府修改替補機制的建議,替補者由最高票落選者改為出缺的同一名單人士。分析認為政府是次轉軚乃為避免在七一前夕激起民怨,導致遊行爆發。但事實上,補選事件已經再次加劇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危機,無論對原有建議如何修修補補都難以力挽狂瀾。

利奧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