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女子郭美美炫富事件,令中國紅十字會(簡稱「紅會」)陷入四面楚歌。國家審計署適逢此時公佈審計報告,披露紅會在採購設備時,比中標金額多支付420萬元,更引起傳媒、網絡質疑背後是否涉貪賄問題。在網民、記者窮追猛打之下,紅會擠牙膏似的回應,越描越黑,更粗暴地封殺北京《新京報》等報章的採訪,一場公關危機正演變成誠信危機、政治危機。
採購設備被質疑涉貪賄
郭美美周日在微博公開向紅會道歉,承認杜撰「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職位,紅會副會長郭長江等高層也否認與郭美美有親屬關係,但事件未落幕,反而奇峯突出,網民人肉搜索郭美美行蹤、家庭背景的行動一浪接一浪,從機場追蹤,到致電澳洲駐北京大使館阻止其獲簽證,大有不揪出幕後貪賄元凶不罷休之態。
而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2009年12月,紅會透過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確定採購模擬人等設備,中標金額為1,227.67萬元,其後仍按照原預算1,648萬元與供應商簽訂合同,超額420萬元。如此異常的交易,自然引致記者、網民的質疑,《新京報》等報章昨日也作大篇幅報道。
粗暴封殺《新京報》採訪
紅會昨日回應審計署的批評稱,問題不涉貪腐及假公濟私,只是核算出現疏漏。不過,紅會邀請傳媒通報事件時,又封殺積極追蹤郭美美事件的報章。有《新京報》記者在微博透露,懷疑當日的報道惹怒了紅會,該報記者被保安擋在門外,還說「讓誰進都不可能讓《新京報》進」。
人道、公正、中立、獨立、志願服務、統一和普遍,是紅十字會的基本原則,但經過中國官場大醬缸的漂染,這些原則還有多少可以保持本色?不管郭美美是否與紅會高層或高層的公子有特殊關係,炫富事件已意外地成為逼紅會揭下神秘面紗的導火線,網民期望事件成為促成紅會改革、走向公開透明的催化劑,但以中國的政制及紅會的準官方性質,恐怕結局只會令人失望。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