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主席查史美倫日前宣佈,將於今年9月辭任主席一職,惹來學界質疑及揣測。查太昨表示,教資會工作量超出預算,在公務日益繁重下決定離場。她強調,任內推出多項爭議性決策,如科研撥款機制及回撥學額機制等,部份大學人士可能對事情有所誤解或以偏概全,「好似6%回撥學額,大家都冇理會不動嗰94%」,但她否認與大學管理層鬧得不快。
坦言教資會工作費力
查太昨與傳媒茶敍,自言公職眾多,但過去四年半來投放教資會的時間最多,「出席率係100%,八間大學去過39次公開論壇,平均每間去過4次,我係對教育有所熱情」。但她坦言正由於教資會工作太花心力,身為主席要親力親為,隨着各項政策9月開始逐步落實,她決定辭職以騰出時間處理其他工作。
查史美倫力求增加教資會透明度,並澄清部份學界對會方的「誤解」,「好似話我哋唔注重人文學科,其實我哋做咗好多嘢去加強呢方面發展;又好似有人話唔滿意競爭科研資助同學額,但係提醒要競爭嘅,其實係咁多間大學」。對於學界傳言指,她與八大管理層不歡而散,她表示「係需要更多時間去溝通,大家成年人都係明理人,但係好多嘢最後係要妥協同諒解」。
她以近日回撥學額事件為例,指學界要求教資會應設機制讓大學上訴,「問題係個餅就係咁大,我將你嗰部份分咗,唔可能因為你上訴就喺其他大學身上攞返」。
查太又談及當今大學生表現,認為他們較過去一代缺乏國際視野,眼光不夠廣闊,「可能佢哋太舒服,對外面世界冇興趣。」會方過去多年積極讓學生及校園國際化,未來希望能更上一層樓。
除教資會主席外,查史美倫多項公職將於明年先後屆滿,她未有透露是否有其他政治動向,但指不管未來特首是誰,教育定要做好。
雖然查太唱好回撥機制,但一班學聯成員昨日到教資會示威,要求會方撤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