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冒險 - 盧峯

大冒險 - 盧峯

在芝加哥教書的朋友來香港出席學術會議,議的是中國發展經驗這個時髦的課題。乘開會的空檔,跟朋友碰個面,聊了一整個黃昏。
沒有湊興討論中國發展,反而花了不少時間談談上一代飄洋過海的故事,慨嘆他們遠比我們有勇氣得多,敢冒險得多。朋友是烏克蘭裔美國人,祖父輩三十年代為了逃避動亂與戰禍先從烏克蘭移居匈牙利,在匈牙利拿到簽證後再移居美國。跟大部份新移民一樣,本來是牙醫的祖父不可能在美國拿到牙醫資格及執業,必須另找其他謀生的方法。結果他選上了心理學、心理分析這一個專業,為的是比較容易拿到簽證。
果然,等不了多久就找到工作機會,順利拿到簽證。工作是甚麼呢?是在一家精神病院做護理人員,而整個家庭也要一起搬進精神病院展開在美國的新生活。三十年代的中歐、東歐左有共產主義極權,右有法西斯、納粹暴政,社會的扭曲,知識份子的壓抑與苦悶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可是遠走自由之邦的美國後第一站居然是精神醫院,那份反諷與考驗實在不是任何人可以接受的。
朋友說,父親是在精神醫院度過童年及青少年階段,對美國的認識也是從那兒開始的。據說,他還經常跟病者院友打網球消磨日子。而為了更好的認識自己的上一代,更多的了解父親、祖父的另一面,朋友打算花點時間做個小小project,重踏他們移居的足跡,找相熟又了解那段歷史的家人、朋友好好談談,比較深入的了解他們移居異地的故事。
朋友先祖輩流徙的故事當然姿采豐富,值得重塑重讚。其實,港人上一代從偏遠鄉間走到香港的事蹟也肯定充滿甜酸苦辣,充滿勇氣與堅持。目不識丁,身無分文的老爸如何從幾百公里外窮得不得了的陽江輾轉隨人潮來到香港就是一場大冒險。
也許該學朋友那樣把上一代的冒險故事寫下來,留個紀錄、留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