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道》
最近有逾10間上市公司宣佈研究分拆子公司上市,並向股東實物分派甚至邀請股東認購。有投資銀行人士相信,未來市況或持續低迷,加上分拆需時,隨時錯失上市良機,到頭來既未能為母公司帶來增值,子公司的股價還要潛水,得不償失。 記者︰陳偉燊
事實上,去年以來落實分拆上市的公司中,只有少數公司現時仍能守穩招股價(見表),但部份母公司的股價不升反跌。其餘在今年分拆出來的公司,大部份都處於潛水狀態。
實物分派表現較堅挺
有投資銀行界人士直言,現時主板殼價叫價最少約3.5億至4億元,創業板的殼價叫價約1億元。
由於上市公司部署分拆業務需時,分拆後的股價表現,最終視乎上市氣氛而定。該投資銀行界人士擔心,若分拆在市弱時才成事,股價或因而被拖累。
尚乘集團證券業務部經理鄧聲興認為,那些按介紹形式以實物分派上市的新股,因為貨源不多,股價表現會較堅挺,參與者要提防高位震倉。理文集團(746)以實物分派形式分拆理文手袋(1488),昨以介紹形式上市。該系公司大股東李運強對日後會否分拆第四間公司時表示,手上已有幾間上市公司,並看好旗下公司股價。
理文手袋昨以每股0.7元開出,最高曾見0.86元,收報0.77元,成交額達2434萬元,市值達6.35億元,為該系三間公司中市值最細的一間公司。
理文手袋掛牌高收
理文集團及理文手袋主席衞少琦則補充:「理文系公司早年在香港上市時,已經以製造及銷售手袋及行李袋作主打,後來集團擴展至化工業務時,決定將手袋業務分拆上市。」理文手袋計劃在兩年內將歐洲業務比重,由原先的40%,提高到60%;上市後並無集資需要,股價表現則要由市場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