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遭受兩種可引致猩紅熱的變種甲型鏈球菌夾擊。衞生防護中心發現,M12型甲型鏈球菌有七成至八成變種,M1型則有五成至六成變種;變種病菌早前已引致兩名兒童死亡。該中心預期疫情持續整個夏季,下月學校放暑假,個案數字未必回落。中心擴大監察範圍,要求公私營醫院連甲型鏈球菌引致其他併發症個案亦需呈報。
過去三天衞生防護中心錄得71宗新增猩紅熱個案,平均每天24宗,年齡最少的患者只有11個月大。上周錄得118宗個案,本周至昨日已錄得71宗,數字持續高企。今年至今已有617宗個案,較去年增加4.8倍。香港培正小學(幼稚園)爆發,2名學童染病。
該中心總監曾浩輝表示,會加強化驗猩紅熱個案,至今化驗97株甲型鏈球菌,當中50株屬M12型,其中七成至八成已找到新基因,即已變種;有16株屬M1型,當中五成至六成已變種;另有8株屬M28型。
化驗顯示甲型鏈球菌變種已成普遍現象,港大會研究變種病菌是否加強毒性。早前死亡的5歲男童及7歲女童,分別感染變種M1型及M12型。
暑假個案數字未必回落
曾浩輝又指,下月起學校放暑假,但因今次面對的是變種病菌,且逾九成個案屬社區感染,學校爆發只佔約7%,「唔敢擔保(個案)一定回落」。中心擴大呈報範圍,要求公私營醫院連由甲型鏈球菌引致的嚴重及入侵性感染,而需接受深切治療個案,如敗血症、中毒性休克及肺炎都需呈報。中心昨與教育局等部門舉行跨部門會議。因不少學童參加暑期班,已要求場地加強消毒洗手設施。
曾浩輝指,甲型鏈球菌抗藥性增加,市民不應濫用抗生素。兒童若只流鼻水而沒發燒等病徵,感染猩紅熱機會不大,不需用抗生素。醫生可考慮先做快速測試確定致病源。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變種病菌目前只增加傳播能力,沒有證據顯示毒性加強及增加死亡率,而大部份病人的病情輕微。近年公立醫院每年接獲少於10宗此菌入血引致中毒性休克個案,加強呈報有助了解個案是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