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出生的被告,案發前一年多才跟父母由韓國來港定居,入讀國際學校。他在這宗風化案的保釋期間,竟再犯店舖盜竊。代表律師指他因難於適應生活才犯案,裁判官並不接納此說法,而犯罪學家亦認為這點與罪行並無直接關係。
香港大學犯罪學碩士丁錫全昨表示,少年罪犯罪行漸趨嚴重,犯下性罪行可能與早熟有關,隨着社會發展,須檢討少年犯法例是否合時,他同意加重刑罰以收阻嚇作用。
至於犯案原因,他認為被告難以適應香港生活與犯案並無直接關係,通常性罪犯主要是不懂同情他人,及未有顧及後果而發洩性慾。他建議加強輔導,令被告建立正確的兩性人際關係。
香港防止虐待兒童會總幹事何愛珠表示尊重法庭建議檢討法律。她指出,青少年身體可能早熟,但心智並未成熟,未能理解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因此除了提高刑罰,亦須從教育方面着手,讓他們學會尊重別人、顧及後果,這才是減低罪案的解決方法。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