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上半年股市還有不足一星期便完結,埋單計數恒指下跌將是不爭的事實,向來為散戶至愛的細價股更成為重災區。至昨日止,有近百隻股份市值蒸發50%以上,大部份為熱炒的二三線股,瑞信中小企證券研究部主管劉紹文表示,跌市中細股往往較大股跌得快,以大股目前的跌幅,估計大市尚未跌完。記者:石永樂
聯儲局承認經濟就業暫遜預期,恒指昨低開83點後於低位徘徊,午後A股上升一度帶動港股轉跌為升,但恒指收市最終仍跌100點,收報21759點,主板成交額647億元。滬綜指午後升幅擴大,全日收報2688點,升1.47%;深成指升2.01%,收報11775點。
A股漲逾1% 恒指照跌百點
近日大市跌幅雖見收斂,但其實細股跌幅卻仍然停不了,「靜」了一輪的中聚電池(729)昨跌9%;真明麗(1868)跌8.1%;鉑陽太陽能(566)跌5.9%。彭博統計資料顯示,年初至今共有94隻股票的跌幅超過50%,當中大部份都是一度熱炒的二三線股,如惠理基金也入股的中國無線(2369)跌67%;具內地光纖化概念的昂納光通訊(877)跌53%;炒LED概念的真明麗跌52%;有李嘉誠效應的中聚電池跌51%。
除了二三線股份,不少大價股的市值亦蒸發三分之一以上,比亞迪(1211)累跌44%;被踢出藍籌行列的富士康(2038)跌39%;就連成份股思捷(330)亦跌了37%。
專家︰大價股未跌夠 難言見底
研究了細價股10多年的劉紹文表示,其實細價股或者中資股於去年11月起已開始下跌,只是大市亦有跟隨調整,市場不覺細價股下跌而已,直至3月日本地震令大市急跌,但之後迅速被挾高,迫使基金「焗追」細價股,散戶亦再被「引上船」,而細價股5月中開始明顯跑輸大市。他表示,上半年細價股的跌幅較大價股高出約13%。根據傳統經驗,跌市中往往由細價股展開跌浪開始,劉紹文表示,雖然近期大價股或強勢股亦開始下跌,但他相信仍「未跌夠」,若要大市見底,大價股要再跌。
除了細價股,內銀股的弱勢未減,建行(939)、農行(1288)再跌逾2%,但地產股及水泥股逆市造好,其中回購股份的信置(083)及獲主席李兆基增持的恒地(012),分別升3.8%及2.5%,為升幅最大藍籌首兩位。光大證券(香港)執行董事蘇顯邦表示,A股昨午升幅擴大帶領港股補回昨早低開的裂口,加上內銀股市昨日表現回勇,若外圍無大變化,港股有望上試22000點的心理關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