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在圓洲角公園旁單車徑倒塌的盾柱木,康文署案發前一月曾兩次巡查,均無發現問題。事後有樹木專家報告指,塌樹倒下部份有被鋸痕迹,但署方無紀錄。高級經理李就勝昨稱如有緊急工程,路政署派員鋸走他們管轄的樹而不予通知,亦無相關通知機制。代表死者妻子的律師質疑:「如果有意外,邊個負責?」
塌樹早有樹窿
康文署去年5月16及18日巡查該盾柱木,並無問題。根據案發前後照片所見,塌樹早有樹窿,其中一邊枯了,由近地下至斷樹位有裂縫。李說事前無收過同事通知樹有危險。他同意該樹有問題,但無同事發現,又估計可能村民的棺材車入內時被樹阻礙,故將之鋸走。至於符合國際標準的目視法,不同人看有不同效果,視乎經驗。
另一名經理黃金波供稱,樹木一年內可產生變化,「係我哋冇辦法評估」。即使樹窿目所不及,但樹有身體語言,可由其枝葉看出問題。不過若根部有問題,未必即時反映樹上。他說樹情況已惡化,但指5至6月下了多場大雨,水份入侵或有影響。而目視法執行時間長短,視乎是否複雜,可長達一小時。
案發後3日署方巡查附近約470棵樹,移走16棵有潛在危險樹木,其中2棵在肇事山坡,離塌樹約50米。另修剪203棵有枯枝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