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醫生 - 左丁山

輸入醫生 - 左丁山

香港醫生比例偏低,每一千人只有一點八個醫生(二○○九數字),而新加坡有二點二個,照計新加坡人口少過香港,為何醫生仲多啲?獅子山學會皮蛋王睇過一啲新加坡資料,知道新加坡解決醫生荒嘅方法係引入海外醫生(大部份從OECD國家),現時新加坡嘅「新醫生」有三分二來自外地,三分一自己培養,公立醫院多外國醫生,反而本地醫生就私人執業搵真銀。
香港引入外國醫生得唔得?勞永樂醫生在now電視講,九七之前,凡係英聯邦國家畢業嘅醫生就可以來港就業,並無限制。但在九七之後,香港乘機推行醫生保護主義,外地醫生來港,一律要考試,而及格率偏低到極,故此有不少港人子弟即使在劍橋、牛津、愛丁堡、格拉斯哥大學醫學院畢業,在英國行醫,都返唔到香港。最近就有六個公私營醫生組織成立一個「聯席香港醫療水平關注組」公開表明反對醫管局聘請海外醫生在公立醫院做事。呢個關注組向八千幾名私人執業醫生發問卷,調查佢地是否願意抽出時間回公立醫院服務,結果有一百二十名醫生表示願意。
喂喂,一百二十名,只佔八千名之百分之一點五,少唔少啲呀,點夠公立醫院用呀,真係攞嚟講。咁啱左丁山上星期與一位著名醫學院教授見面,於是問佢:「海外醫生水平是否不及本港?」教授答:「睇邊間大學啦,九七前其實睇得幾鬆,但我地現時無理由懷疑英聯邦一間大學醫學院畢業生嘅水平低過香港。」再問:「香港醫學生明年開始增加至每年三百二十人,是否過多?」教授話:「邊度多吖,2000年嗰陣,兩間大學每年收三百四十位醫科生,03年減到280、04年減到250,就因為咁,十年內少咗幾百名醫生,明顯係政策錯誤,現在只不過係亡羊補牢啫!」但醫務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醫生就擔心未來八年增加二千幾名醫生,人數會過剩喎。總之公立醫院醫生不足,私人醫生反對輸入「外勞」,醫生利益與市民利益並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