劏房物料不防火陷阱處處

劏房物料不防火陷阱處處

【本報訊】日前馬頭圍道大火奪去4條人命,劏房安全亮起紅燈。測量師學會估計,全港至少逾萬個劏房單位,不少劏房距逃生門口逾18米;走廊闊度小於1米50毫米等,都不符合安全標準,建議當局記錄現有劏房,有危險要取締,新建劏房需通過認可人士監督設計及工程。

密封後門逃生困難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何鉅業表示,劏房的存在證明有其需求,但引伸的安全問題卻不容忽視。他解釋,本港不少劏房的防火設備及環境衞生都未達標,例如牆壁非防火物料;房門也不能防火等。不少劏房也欠缺通風窗口;房內廁所也沒有做好防水工程等,對樓宇結構影響甚大。
何鉅業說,不少劏房都違反安全標準,例如在露台建廁所;劏房至單位大門的通道逾18米;各房間外的共用走廊窄得不足1米50毫米及將後門密封等,都令住客逃生困難甚至違反建築物條例。他又說,劏房若出售更會出現業權分散,當大廈要集體維修時難度更高,而且劏房因未必符合安全標準,故保險權責方面成疑。
該組前主席陳華偉表示,不少劏房在大廈外觀其實很易察覺,例如突然增多的外駁去水喉管;不尋常數量的排氣口;冷氣機數量特別多等,大部份梯間也會發現有異常電錶,一個單位有數個信箱等。現行法例屋宇署員工無權入屋檢查,即使屋內有多項違規設施也令搜證困難。
學會建議,現時政府未有法例針對劏房的規管,故應制訂全新的覆檢計劃,將現有的劏房記錄在案,若存在極嚴重安全問題應取締。學會又認為,政府要強制所有新建劏房都在認可專業人士監督下,才可落實其設計及改建工程,將整體安全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