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未來數月將要面對猩紅熱大爆發,衞生防護中心表示,導致猩紅熱的甲型鏈球菌出現基因變異,傳染力大增,預料未來數月仍是感染高峯期。中心總監曾浩輝稱,雖然今年暫只得6宗學校院舍感染個案,但仍可能出現學校爆發,提醒家長及學生注意衞生。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截至上周五今年已錄得419宗猩紅熱感染個案,超越過去10年的總和。中心指出,呈報個案自4月起急增,本月暫已收到142宗個案,上月則有100宗。個案直線上升,中心總監曾浩輝表明,今年猩紅熱的傳染力極不尋常,相信未來數月仍處於高峯期,與過去數年7、8月減少的情況大為不同。
患者年齡介乎一個月至37歲,93%是10歲以下兒童,大部份情況輕微。中心今年也錄得6宗學校院舍爆發個案,三宗在幼稚園及幼兒中心,兩宗在小學、一宗在特殊幼兒中心,共22人受影響。曾浩輝稱,雖然過往猩紅熱很少出現院舍爆發,但由於今年持續出現感染高峯期,不能否定大規模爆發。
內地返港女童送院檢驗
曾浩輝又指,今年已錄得1宗死亡個案及2宗嚴重併發個案,「過去10年都無死過人,所以死亡率雖然唔高,但其實都可以話幾嚴重。」他提醒家長注意幼童個人衞生,勤洗手及避免經常往人多的地方,避免接觸他人分泌物。醫院管理局表示,已提醒前線醫護人員加強監察,遇有猩紅熱病人盡早處方適當抗生素。
幼稚園協會會長唐少勳表示,對猩紅熱變種業界一頭霧水,「好似妖怪咁唔知係邊度搞出嚟」。他稱已通報業界留意衞生防護中心公佈最新情況,也會提醒學校加強消毒及減少學生大規模集體上課及集會等活動。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說,暫無需要全面停止幼童的課外活動,但會提醒家長盡可能減少帶子女到人多擠迫地方。
此外,昨晚八時許,一名年約8歲女童經羅湖由內地回港,其間經過衞生署紅外線探測器時,被驗出發燒,經該署口岸人員初步檢查後,發現女童出現猩紅熱的症狀,召救護車將她送院作進一步檢驗。女童戴上口罩,由女親友陪同送往北區醫院。
認識猩紅熱(ScarletFever)
病原體:甲型鏈球菌
高危病人:2至8歲
病徵:發燒及咽喉痛,舌頭出草莓狀的紅疹,身軀出現粗糙皮疹,蔓延至四肢及腋窩、肘部及腹股溝;淋巴腫脹。部份病人可能出現休克、敗血及心臟病等併發症
傳播途徑:透過飛沫,咽喉分泌物或皮膚接觸而傳播
潛伏期:1至3日
治療方法:盤尼西林類抗生素,療程7至10日,一般48小時內會退燒
預防方法:避免兒童有親密接觸、經常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妥善處理口鼻的分泌物和保持空氣流通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醫學會會董謝鴻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