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增城市公安局昨日在當地報章刊發通告,敦促早前參與騷亂的人員投案自首,並懸紅獎賞舉報、抓獲犯罪人員的市民,外來務工人員更可獲「優秀外來工」稱號,給予增城戶口。對於渴望擁有城市戶口的農民工來說,此舉似乎有些吸引力,但以戶口作為告密的誘惑,以告密作為優秀的標準,當局就如此心安理得嗎?
從增城公安昨日的通告來看,當局表面上將事件定性為較輕微的「聚集滋事」,但實際上對參與者的定罪並不寬鬆,包括「實施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抗拒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聚眾衝擊國家機關,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這與當局早前高調宣稱,事件中「六個沒有」,包括沒有發生警民衝突、沒有出現當地與外地人的對立衝突等,豈不是自相矛盾?
最引人矚目的是,當局將戶口作為外省民工舉報工友的獎賞,這可能是最能打動民工的獎賞。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上周發佈的研究報告,中國現有1.53億民工,其中,逾90%希望取得城市戶口;在居住地的選擇上,只有8.8%的民工選擇住在農村。而且,越年輕的民工,返回農村耕作的意願越低。
有鼓勵不務正業之嫌
雖然內地已有14個省分宣佈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的劃分,但是在公共服務上並未真正實現均等,戶口迄今仍是民工融入當地社會的最大障礙,直接影響子女入學、醫療和養老保障等。增城將戶口作為舉報的獎賞,顯示當局深知現時戶籍制度對當地市民與外來民工的差別對待,深信城市戶口對農民工的吸引力。但是,此舉也顯示當局操作戶籍問題的隨意性,沒有法例可循。
至於舉報工友可以受封「優秀外來工」稱號,不免有鼓勵不務正業、投機取巧之嫌。只不過,當民工的抗議行動漸漸具有以同鄉會為背景的組織性時,當局的戶口誘惑還有多少成效,實在成疑。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