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同人唔同命」,國家也是如此。環球市場正密切關注債台高築的希臘會否違約,但其實全球第一經濟大國美國,也面臨同樣命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正就提高政府發債上限進行激烈辯論。如果在今年8月2日前,仍未能提高現時14.26萬億美元的發債上限,美國政府將會「乾塘」無錢找數,亦即是債務違約。
那麼影響會有多大?美國財長蓋特納早前警告,若美國政府無法發債,公務員及軍隊會無糧出,職位將從勞動市場上消失,投資及儲蓄耗盡,利息會急速上升,股票及房地產的價值大瀉,對金融市場造成的衝擊無法想像。
總統奧巴馬要求由副總統拜登領導的小組,在本周與國會就提高發債上限達成初步共識,但相信此任務難過登天。大同無意在此詳述兩黨在這方面的分歧,簡單而言,就是共和黨要脅若要他們同意增加政府發債限額,政府必須同意大幅削減開支;民主黨則認為在當前經濟增長轉趨疲弱的環境下,減低開支只會對經濟造成更大衝擊,是不義之舉。
兩黨拉鋸股市首當其衝
雖然沒有人相信美國會違約,但估計兩黨議員在最後一刻才肯妥協,率先受到影響的應該是美國股市。還記得08年金融海嘯發生後,當時的總統小布殊提出7000億美元刺激經濟的財政政策,國會最初否決該議案,美股當日戲劇性的暴跌770點,最終迫使國會通過救市方案。
債務逼GDP美元難翻身
有部份共和黨議員認為,違約對美國而言是一件好事。事實上,美國政府曾於1933年違約。當時仍是金本位年代,有不明文規定美國債主可選擇要求美國政府以金還債。1933年正值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認為美元貶值有助刺激經濟,於是國會通過法案變相廢除有關規定。華爾街視之為好消息,道指在羅斯福宣誓就職前一天為53點,同年7月已爆升近一倍至100點,令1933年成為美股有史以來第二大的年度升幅。
不過,今次與上次的確不同,由於中日兩國是美國兩大債主,兩國共持有逾2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令美國債務問題演變成複雜的外交問題。難怪國務卿希拉莉警告,美國債務問題對國家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
若美國今次成功提高發債上限,將會令國家負債水平與15萬億美元的經濟規模畫上等號,勢令美元進一步貶值。全球最大債券基金PIMCO行政總裁埃爾埃利安指出,這樣只會令美國企業不願作出投資,並會危害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若美國再繼續先使未來錢,最終只落得自毀長城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