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面對高通脹,外圍經濟放緩,瑞信調低中國明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幅至8.5%;然而市場亦有樂觀一派,渣打便預期明年增幅可高達10%,分歧在於大家對中央的宏觀政策看法存在差異。
市場對香港經濟明年表現,則普遍預料會隨着出口減慢而放緩。廠商則關注人民幣升值和勞動成本走勢,將左右內地廠商明年業務表現。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昨日公佈,將明年中國的經濟增幅,由原來的8.9%降至8.5%,他解釋原因是中國已進入較弱的信貸周期、較弱的地產市道周期、較弱的中小企業務周期,以及較弱的出口周期。但中國經濟不至出現硬着陸,因為若經濟增速降至接近8%,相信中央政府也會再次出手干預,刺激經濟。
渣打料明年經濟勝今年
不過,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則持異議。他指中國通脹將於未來一季見頂,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將會轉勢,意味着銀根緊縮政策將告一段落,因而刺激明年經濟增速將高於今年。
花旗則維持對中國經濟預測不變,今年增幅9.2%,明年增幅9%;香港的經濟表現亦維持今年增幅5.8%,明年增幅5.5%不變。報告指本地零售市場表現良好;出口市場方面,主要德國市場仍一枝獨秀,歐美日市場則因清理存貨出現一個月較好一個月較差的小波幅;除非出口持續3個表現疲弱,否則花旗不會調低對香港明年經濟預測。
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黃友嘉對明年廠商前景亦不悲觀,因為經過一輪汰弱留強後,競爭環境已沒有過往3年那麼激烈,廠商亦有提升效率,抵禦能力有所提高。而香港中小企業總會名譽會長洪啟輝最關注明年人民幣升值和勞動成本上漲走勢,若持續上升影響到在中國生產利潤下降,加上資金短缺將令廠商不願接單,訂單將因此流失往東南亞。若情況不是太差,在中小企銀根收緊情況下,明年定單亦會由中小企流向內地有實力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