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國務院經濟智囊之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承惠表示,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已經接近極限了」。此外,在第二次滙改一周年前夕,高盛認為,暫不宜繼續「賭」人民幣兌美元單邊升值。
適逢次輪滙改一周年前夕
《道瓊斯》通訊引述高盛倫敦證券部,一名負責對冲基金管理的銀行家JamesWestwood,向客戶發出電郵指,基於中國經濟過熱發展及樓市泡沫令人憂慮,建議短期內,投資者不宜繼續「賭」人民幣兌美元單邊升值,應該將過度持有的人民幣長倉平盤。但長遠計,Westwood仍建議投資者可繼續持有人民幣。
國務院智囊料準備金見頂
Westwood早於去年6月,建議對冲基金客戶累積人民幣合約長倉,認為潛在投資回報率可達4.2%。不過,財資界人士指,隨着近月環球市況逆轉,內地經濟屢次傳出可能硬着陸的估計,過去一個月,不少外資大行均呼籲投資者,視乎不同年期的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持倉,進行平盤調整。
另外,內地媒體《證券日報》昨引述張承惠表示,人行平均每月提升一次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已經接近極限了」。張承惠稱,從現實上金融及實體經濟運行角度看,存款準備金率再接連調整的副作用太大,故他不主張人行繼續採用密集的調整速度,他相信下半年以後,準備金率調整密度會降低,「不可能一直調的,需求會降低」。
對於人行會否加息,張承惠說學術界討論已久,今年首4個月,內地經濟增長不算很突出,但5月的經濟增長確實比較明顯,惟加息對抑制過多流動性的影響並非很大,加息亦可能對其他行業造成較大殺傷力,故他估計,今年內人行或只會再加息兩至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