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本港超過三分一的成人,曾經歷不同嚴重程度的失眠。失眠不但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更會危害患者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失眠成因很多,除心理和環境因素外,不少疾病和藥物亦能導致失眠。要徹底改善失眠,患者須判辨並解決根源問題,例如生活壓力、不良的睡眠衞生、甚至病患如鼻敏感和胃酸倒流等。
應先改善睡眠衞生
失眠患者應先改善睡眠衞生,如避免日間小睡、在床上看電視、晚上喝茶或咖啡等。若良好的睡眠衞生仍未能改善失眠,患者在短期內使用藥物協助睡眠是值得的。大部份幫助睡眠的藥物需由醫生處方,但有部份使人有睡意的抗組織胺藥亦可由藥劑師直接提供予適合的病人。
不少患者擔心服用幫助睡眠的藥會上癮,但上癮與否取決於患者心態,而且患者須了解及早治療失眠的重要性。持續失眠能令患者對睡眠有負面的條件反射,例如在床上便會感煩躁不安或沒有睡意等,結果本來短暫性失眠,演變成長期失眠。
失眠持續多於四星期、每星期多於三天,便屬長期失眠,但現時治療指引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藥物多於四星期,因研究顯示藥物雖能短暫緩和睡眠不足,但對治療長期失眠並沒有明顯好處,因此長期失眠患者可能需要進一步接受認知行為治療,如鬆弛練習等。
逢周一刊出
撰文: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