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人物:緬甸少女感受難民的絕望

八方人物:緬甸少女感受難民的絕望

戰火無情,歲月無聲。與香港相隔千里的緬甸,至少逾20萬國民為逃避軍政府迫害逃離家園,穿越國境線走到泰國邊境成為難民。緬甸少女Sky因家庭背景避過軍政府壓迫,一直不知道他鄉有無數同胞不敢回國,直至三年前被母親「強迫」到難民營做義工,才驚悉同胞之苦。做了半年義工,她方知甚麼叫絕望,「營內都是看不見希望和將來的人」。
今年19歲的緬甸姑娘Sky,現正在香港大學讀書,三年前在緬甸完成中學後因不想繼續在國內升學,被一直在泰緬邊境難民營內教書的母親強迫帶到營內做義工,初到難民營時,她說十分震撼:「這種環境怎能讓人住呢?」

營內無私隱可言

竹棚和樹葉搭建的臨時房屋、露天公共「浴室」,簡陋的設備,Sky說真是大開眼界。「每當刮風下雨,也可能吹走屋頂,房屋四壁通透,完全無私隱可言」。她坦言初時也抱怨母親,為何要帶她來難民營做義工,「我花了半個月時間才適應營內生活」。
在難民營做義工,Sky教難民織披肩、草帽,難民教她煮傳統美食。由於每名成年難民每月獲分發的食物僅夠餬口,不少人嘗試種植農作物甚至出外做黑工。來到難民營,Sky頓覺自己原來很幸福,來香港讀書後,更覺得這裏的生活是奢華,「在香港星巴克買一杯咖啡的價錢,已足夠支持難民一星期的生活」。
Sky形容難民營的生活平靜、祥和,可惜這只是絕望的表相,「他們看不見希望和將來,日復一日過着這種生活,沒有人可改變」。Sky的原名是NangMonHisOung,取Sky這名字是提醒自己正過着自由的生活,她說不會忘記在難民營的同胞,「讀完書後我一定會回去,盡能力幫助他們」。

對國家不存幻想

今天是世界難民日,Sky應邀在本周為樂施會的「天地無家」難民周任工作坊客席嘉賓,向一班小學生講述難民營的生活。沒有成為難民,她自言很幸運,因為是緬甸少數民族之一的撣族,父母參加地區政治活動,軍政府才不敢迫害他們。談到國家未來,Sky不存幻想,「近年執政黨名字雖然改變多次,但本質仍是同一班人,軍政府的控制始終擺脫不了」。
記者 梁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