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現時透過天文台官方手機程式「我的天文台」查閱天氣,佔瀏覽天文台天氣資料量的四分一,新上任的天文台長岑智明透露,將推出更細緻、分早晚的半日天氣預測,方便市民看天做事。天文台也正在集合全球官方氣象機構的數據,編寫有逾1,000個城市資料的全球首個官方天氣程式,預計下半年推出,方便市民外遊時查天氣。 記者:倪清江
岑智明4月中接替李本瀅出掌天文台,他表示,天文台製作的智能手機程式(app)「我的天文台」自去年3月推出以來,用戶使用該程式瀏覽天氣資料已有近四億次,同期網頁則有十多億次,「我的天文台」佔整體瀏覽量四分之一,顯示市民十分關注天氣變化。
先在微博測試反應
對於香港天文台預測天氣,岑認為已有九成準確,「但市民覺得只得七、八成,我要求高啲,所以有水位上升。」
天文台每日公佈未來七天的天氣預測,但他指有不足之處,「有時話有雲,會有雨,間中天晴,市民覺得畀你講晒啦」。他解釋這是不同時段的預測,因此正着手研究在七天天氣預測的首三日,提供早和晚兩個時段的預測,先會透過微博及Twitter測試反應,未定何時推出。
岑智明透露,現時大型網站和其他手機天氣程式,都是由商業機構利用數據和物理定律,經電腦計算出來的天氣資料,未有經過核實、驗證和調整,「試過發現同實際香港溫度差四度。用電腦計好平,唔使人手」。
岑智明是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主要委員,天文台是各國天氣資料集中及發放中心,已有127個國家數據。
開發官方天氣App
他透露正開發名為「MyWeather」的手機程式,提供逾千個城市的官方天氣,下半年推出,「一來可幫助發展中國家,二來幫助市民出外時資訊齊全啲」。
此外,機場管理局正諮詢興建第三條跑道,顧問公司有向天文台查詢選址的風切變風險。岑智明05年建立世界首個激光雷達風切變預警系統,他指新跑道距離大嶼山地形較遠,風切變對航機安全風險相對現時兩條跑道較小,「新跑道喺北面,睇唔到問題好大」。
新台長岑智明檔案
年齡:47歲
家庭:已婚,沒有子女,父親近90歲
履歷:
86年 香港大學物理系畢業
加入天文台當科學主任,跟前台長李本瀅從事輻射監測工作
98年 升任高級科學主任
01年 擔任國際民航組織亞太區通訊、導航、監測及氣象小組副主席
02年 開始研究機場預測風切變問題
06年 當選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委員會」副主席
07年 升任天文台助理台長
10年 當選世界氣象組織「航空氣象委員會」主席
今年4月 升任天文台台長
資料來源:岑智明及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