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來,大陸網站紛紛轉載一篇文章:「胡思杜之死」。這篇文章摘自大陸一本新書《南渡北歸》,作者岳南。
誰是胡思杜?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開創者胡適的幼子。1948年胡適南飛,胡思杜相信「明天會更好」而留在大陸,那年他27歲。很快解放軍進城,胡思杜被安排進行思想改造。1950年9月22日,香港《大公報》發表了胡思杜〈對我父親─胡適的批判〉一文,其後此文又在《人民日報》與《中國青年》等報刊轉載。文章表示要與他的父親、「人民公敵」和「美帝走狗」胡適斷絕關係。胡思杜很快成了大學講師。1957年中共號召知識分子向黨提意見,胡思杜對中共的誠意信以為真,提了一大堆意見。結果很快就成了右派,被批鬥,被揭發,胡思杜想不通,在1957年上吊而死,死時不到36歲。那時胡適還活着,他不知幼子已死,遺囑中還給胡思杜留了一份遺產。
岳南這篇長文,具體而微地寫下了從胡思杜留在大陸到他去世這些年,他和父親胡適在不通音訊之下的各自境遇,以及胡思杜死後無聲無息被草草收殮的慘況。寫來字字血淚。不少網民認為,中共對於公正評價那一段政治運動歷史可能開始較寬容,但也有人認為是岳南個人對中共尺度的大膽測試。
《南渡北歸》分三部,第一部《南渡》,第二部《北歸》,第三部《離別》。這三部曲記實巨著,主要描繪抗日時期流亡西南的知識分子,爾後再回歸中原的故事。寫他們多樣的命運和學術追求。書的副題是:「大師遠去再無大師」,表達了對時代與知識分子命運的感慨和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