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寶藏 - 邁克

民俗學寶藏 - 邁克

聽說周末的祁劇全院爆滿,動作太慢的觀眾不得其門而入,真為演出單位感到高興。如果沒記錯,大會堂劇院是四百座位,只演兩場委實太保守了,雖然近年明星掛帥的風氣吹遍舞台,處處都見粉絲裙拉褲甩追捧偶像奇景,識貨的好戲之人還是不乏的。巴黎的觀眾流量一向健康,伊莎貝雨蓓這等級數的明星粉墨登場當然大把人圍觀,霉霉哋的阿倫狄龍技癢串戲即插針不入,海外無名氏過江獻藝,好奇的顧曲周郎一樣踴躍。譬如那次辰河劇團演《目連救母》,劇院容納量和大會堂不相伯仲,一口氣十天九場,幾乎場場座無虛席;陳士爭三日三夜的《牡丹亭》在千人大場演了兩輪,也名副其實一票難求。這方面連倫敦也望塵莫及:就以聲譽坐第一把交椅的撒德勒井劇院為例,白先勇領班的青春崑劇臨場還買得到優惠票,明年十齣翩娜包殊不過各演兩場,迄今大部份仍未滿座─換了巴黎,恐怕開賣三天票房就要掛出「下回請早」的牌子了。
印象中,辰河劇團的《目連救母》舞台調度比較古樸,濃郁的泥土氣息接近鄉下酬神戲,湖南省祁劇院的版本則偏於花巧,就光碟所見,燈光設計尤其瀰漫夜總會氛圍。內地戲班常常有趕不上時代的焦慮,義無反顧朝「現代化」邁步,一不小心就陷入好心做壞事的尷尬境況。坦白說,老戲之所以好看,在於呈現不再唾手可得然而自成一格的美學,根本不需要什麼與時俱進,像《目連救母》,活脫脫一座民俗學寶藏,承傳保留如實搬演,已經功德無量,越企圖遷就觀眾的品味,越有陪了夫人又折兵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