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級機械人國際賽 政府支援少無錢參賽學生難為港爭光

晉級機械人國際賽 政府支援少
無錢參賽學生難為港爭光

【記者鄧秋英報道】當年星之子陳易希在國際揚名立萬,引起各界關注政府對科技教育所投放的資源是否足夠。惟至今已多年,政府對中、小學生參與國際性科技賽事的支援不足,不少有潛質學生因家庭經濟能力欠佳,被迫放棄參賽機會。15歲中二學生阿易便因家境清貧,無力支付1.7萬元旅費,於下月5日代表香港到土耳其參加第十五屆國際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比賽,出國機會隨時泡湯。

校長:希望全隊去到

就讀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的阿易,於本月初與學校的發明機械人團隊PeanutKing在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香港區公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可代表香港到土耳其參與上述國際賽,與來自30多個國家的精英較量。惟每名學生須自行支付逾1.7萬元旅費,隊中年紀最小的阿易來自基層家庭,無力支付旅費,他一臉惆悵地說:「畀唔到錢,就去唔到。」
校長伍少珊表示,此行需費約25萬元,包括11名學生及1名帶隊老師的旅費,以及製作機械人的材料費。其中4名學生已有旅費成行,餘下7名學生仍未籌足旅費,阿易是其中一人。該校須於今日回覆主辦單位出賽人數,「校方希望全隊同學都可以去到,一直透過不同途徑撥款,家計晒賽馬會全方位學習基金、關愛基金同校友等嘅捐款,仲欠9萬蚊」。

關愛基金處事僵化

教育評議會副主席兼風采中學副校長何漢權批評,政府對中、小學生出外參加國際賽的支援不足,很多時校長及老師自掏腰包義助學生出賽。「教育局、社署甚至關愛基金,應該特事特辦,盡力支持呢啲代表香港嘅學生參賽」。
阿易在PeanutKing中負責設計機件及支援,他四年級開始其探索科學之路,「升中後加入機械人學會,科學嘅腦袋從此開竅,仲學識用電腦軟件設計機械人」。他與團隊成員對科學研究的熱衷程度近乎瘋狂,每天廢寢忘餐地研究及改良機械人,除上課外,便留在學校實驗室鑽研。阿易立志成為機械工程師。
一年前喪父的阿易與母親相依為命,母子經常到社福機構做義工,獲獎無數,二人在學校協助下只籌得約5,000元,易母不欲兒子失去如此寶貴機會,向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求助,蘋果基金在「童夢成真專戶」撥款資助阿易尚欠的12,000元,助他如期出發,完成夢想。
「童夢成真專戶」捐款編號:S0010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don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