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陣遏通脹 拓資本流出渠道外管局:增人幣滙率彈性

變陣遏通脹 拓資本流出渠道
外管局:增人幣滙率彈性

【本報訊】中國以三率(利率、存款準備金率與滙率)遏通脹的做法,已產生「副作用」。其中人民銀行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令中小企融資難,通脹如野馬難馴,需要留意是,中國外滙管理局一句「下一階段將逐步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此話是可用作遏通脹毋須先解話,升值預期已令人民幣兌美元由跌轉升。

外管局昨發表《國家外滙管理局年報2010》披露,2011年中國國際收支仍將呈現較大順差,下階段中國將逐步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穩步推進資本專案可兌換,拓寬資本流出管道。

熱錢未大規模流入

下階段,中國將穩步推進人民幣滙率形成機制改革,逐步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充份發揮滙率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中配置外滙資源的作用,並大力發展外滙市場,幫助進出口企業規避滙率風險。
年報指出,利差、滙差和境外融資成本較低等因素可能使得套利資金淨流入增加,境內企業境外融資活動可能會趨於活躍,預計今年中國國際收支仍將呈現較大順差。
談及熱錢,年報重申中國有熱錢違規流入現象但尚未成規模集中流入,熱錢通常以「螞蟻搬家」的方式分散滲透,尚未發現國際金融大鱷資金大規模流入的情況。報告指,「十二.五」期間還將嚴厲打擊熱錢等違法違規資金流入,並深化出口收滙核銷制度改革。
外管局稱,「十二.五」時期,中國將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一步放寬跨境資本流動限制,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
年報提到,中國可以根據經濟發展階段的不同需要,加快放開市場主體需求強烈、風險相對較小的項目,對風險較大和無真實貿易投資背景的專案,如衍生品交易,採取試點、規模控制等方式,逐步為擴大開放創造條件。

外資准承銷銀行信用債

外管局逐步增強人民幣滙率彈性,以及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等字眼,非首次披露,不過,每次都令人民幣滙價波動,受到希臘債務危機惡化影響,人民幣兌美元昨一度回軟,直至外管局的言論出現,人民幣兌美元尾市始回升,收報6.4744。
在金融機構外滙業務監管方面,外管局將規範銀行自身結售滙管理,研究完善結售滙綜合頭寸管理,並豐富銀行人民幣對外幣衍生品種類,推動出台保險外滙管理法規,下放審核許可權。
另外,路透引述消息指,中國銀行間債市交易商協會(NAFMII)已批准首批外資行加入銀行間債券市場信用債承銷團,滙豐(中國)和花旗(中國)兩家外資行近期於人民銀行備案後,將以分銷商的身份加入中國銀行間信用債承銷市場。
為配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拓寬人民幣回流管道,人行去年8月下發通知,允許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