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建記者黑名單 衞生部恐嚇傳媒 - 李平

盡論中國:建記者黑名單 衞生部恐嚇傳媒 - 李平

內地毒食品氾濫,民眾生活在恐懼之中,但當局竟諉過傳媒、記者。中國衞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表示,有關食品安全的報道產生的影響是巨大的,給國家的食品工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衞生部正在打造一個健康的媒體報道平台,對極個別的媒體記者將建立黑名單,以打擊媒體有意誤導訊息。

緊盯傳媒 不緊盯奸商

沒聽說衞生部會建立生產毒食品的奸商黑名單,沒聽說衞生部會建立與奸商勾結的官員黑名單,如今,衞生部竟然要建立記者黑名單,如此打着保護國家食品工業的旗號,企圖抹煞傳媒在揭露毒食品、究責政府機構和官員方面的作用,實在是顛倒黑白是非!當然,衞生部可以說,打擊生產毒食品的主管機構是國家質監總局。但是,衞生部又憑甚麼管傳媒、管記者?
不管衞生部的本意為何,建立記者黑名單之舉,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打壓那些敢言的傳媒、記者,打壓那些敢於在當局定調之前向民眾發出警示的傳媒、記者。自2003年抗擊沙士時就出任衞生部發言人的毛群安,豈能不清楚傳媒在揭露毒食品問題上的社會功效,並不亞於披露疫情?2009年11月,豬流感疫情在內地擴散之際,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炮轟地方政府隱瞞死亡個案,「現在全國報告的甲流死亡病例數,我根本不信」。毛群安立即高調反駁:「說實話,他(鍾南山)所說的我也不相信。」但民眾最直接的回應是:「寧信鍾南山,不信毛群安。」
諉過傳媒、記者,是當局無能的表現,中國官員卻駕輕就熟。較早之前,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張勇也曾批評傳媒誇大毒食品問題,強調中國的食品安全事件所佔比例很小。主管食品安全的官員們,目光不是緊盯製造毒食品的奸商及其在官場的保護傘,而是緊盯傳媒、記者,不是與傳媒合作加強食品安全監管,而是加強監控傳媒,豈不是寒了民眾之心、寒了記者之心?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