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蘋果》上周揭露安裝在中港車上的「檢驗檢疫車載卡」具備竊聽功能,引起廣泛關注,同時惹來質疑。有傳媒接觸為本報驗證車載卡的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鄭利明,引述對方所言指經拆解檢驗後,發現該機並無竊聽功能。鄭教授昨坦言有關傳媒交來的車載卡「喺廠攞番嚟」,車載卡生產商亦承認向該傳媒提供車載卡檢驗,樣本是否有代表性令人質疑。鄭重申,車載卡設計上已具備竊聽功能的裝置,只要稍作改動就能啟動竊聽功能。
鄭利明昨接受本報訪問時承認,其他傳媒交予檢驗的車載卡的確無法作竊聽之用。他說:「該卡線路係由喇叭接通記憶體,之後再接通微型處理器,加上該記憶體屬OTP型號,只能編寫一次程式,故應不能竊聽。」不過他仍然認為車載卡根本毋須採用具收音功能的晶片,覺得是多餘,「應該可以用平啲嘅晶片」,他對此仍感可疑。他又認為,該卡內的零件已具備作為竊聽器的條件:「如果將線路改成喇叭先接微型處理器,之後才接通可以隨意讀寫資料的Flash記憶體,就有竊聽可能。」
其他傳媒樣本由廠提供
對於鄭對傳媒說本報記者不讓他拆解交予的車載卡,本報翻查當天訪問錄影片段,確定鄭並沒提出「不拆解就無法得出結論」的質疑。
鄭又說,日前接觸他的傳媒送來的車載卡,背後用來貼在車輛擋風玻璃的雙面膠紙並未開封,形容是「喺廠攞番嚟」,本報看過有關傳媒的相片,亦見雙面膠紙貼着疑是原裝的封條,與該傳媒所說有關車載卡是由中港車輛拆下的說法有異。
本報昨致電車載卡生產商深圳鼎識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總裁丁曉雲先承認曾吩咐廠方工程師提供車載卡予傳媒檢驗,但其後改口說是從公司車輛拆下,轉頭又改口說是有關傳媒在關口「截車」拆下。
自從掀起竊聽疑雲後,中港車司機人心惶惶。車載卡是取得車主或司機資料後安裝,有關方面會否因為車主背景不同,提供外形一樣、但內部線路有異的車載卡,實在難以引證,故目前每次過關,只能夠慎言納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