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期之內統計局無懼經濟放緩

預期之內
統計局無懼經濟放緩

中國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升5.5%,創下34個月以來新高,但為市場預期之內。其他經濟數據亦普遍較4月略有放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認為,經濟增速適度放緩並不是一件壞事。

「適度放緩非壞事」

5月經濟指標下滑,有市場人士擔心中國經濟將呈下滑走勢,盛來運強調國民經濟總體上仍然運行在一個平穩較快增長的區間,繼續朝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這種放緩也有主動調控結果的影響,是應對金融危機政策退出後,經濟回歸常態的結果。
5月份CPI通脹按年上升5.5%,較4月升5.3%有所增速,他分析主要是豬和鮮蛋領漲帶動食品價格上漲11.7%,影響CPI上漲是3.5個百分點。若按月增長只有0.1%,增幅與4月持平,上升趨勢受到遏制,他形容這反映宏觀調控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
對於華中地區遭遇罕見的旱災,6月又急轉成澇災,他指由於夏糧已進入收穫季節,影響程度少於預期,但需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他又補充國內面臨的物價上漲壓力還是比較大,通脹因素沒有根本消除,所以還是高度重視物價問題。
中金預料,由於基數效應,6月份CPI按年增長將5.8%至6%,預計從第3季度開始有所回落,維持全年通脹平均為4.8%左右。滙豐指中國經濟5月增長只是輕微放緩,投資需求仍然強勁,中央仍有相當空間對抗通脹。美銀美林報告認為雖然6月通脹有機會上升至6%,但通脹失控的機會很微;料第2季國內生產總值增幅約9.3至9.4%,較首季的9.7%略有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