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繼中區警署建築群後,「保育中環」再添一宗教地標項目。行政會議昨通過同意香港聖公會修訂契約,以保留中環建築群四幢歷史建築作條件,換取將部份地積比率轉移到該會位於畢拉山的地段發展。聖公會將斥資約8億元活化中環建築群,預計今年底展開工程,2015年竣工。
地積比率可轉移
屹立中環百多年的聖公會建築群,是2009年施政報告「保育中環」八大項目之一。聖公會原計劃於原址重建10多幢建築,後來接納政府建議,保留群組內四幢具社會及宗教歷史價值的建築,包括始建於1848年的會督府、百年歷史的聖保羅堂以及改作護士宿舍的教堂禮賓樓,三幢均屬一級歷史建築;現改名為廣傑樓、屬二級歷史建築的舊基恩小學也納入保留之列。
2015年完成工程
活化後的中環聖公會歷史群將興建兩幢新建築物,並提供宗教及社區服務,包括教堂、幼稚園及社福設施。今次聖公會降低中環建築群的發展密度,換取發展局同意,將中環地段的剩餘地積比率,轉移至該會位於畢拉山金文泰道的地段發展。
香港聖公會2009年宣佈斥資7至8億元活化中環建築群,待契約修訂後,最快今年底動工,2015年完成工程。不過,由於重建計劃需收回現於中環下亞厘畢道的港中醫院地皮,惟港中仍未搬出。今年4月,聖公會入稟高等法院要求收回有關地皮及追討港中繼續佔用的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