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糧食價格飆升,是香港以至全球的「貴」現象。窮國貧民最苦,越南一名媽媽靠拾荒養活三名女兒,一家人已兩年沒吃過肉。樂施會(Oxfam)報告指,貧民的食物開支佔收入達80%,他們要減少進食或吃腐爛食物過活。
越南44歲女子武詩群,每天清早5時就起床,搭三小時巴士到胡志明巿商業區拾荒,她三個女兒一個讀大學、一個弱智、一個患癌,丈夫收入很少。炒豆腐乾、菠菜炒蛋,已是一家四口的豐富菜餚,肉已停止食用。但越南通脹達兩位數字,一頓晚飯至少花27,000盾(10.2港元),比去年高20%。武詩群說:「我的收入不固定,唯一辦法是吃少一點。」
樂施會調查全球17個國家16,421人,發現53%受訪者在過去兩年改變日常飲食,當中39%說原因在於糧價飆升,他們有時要禁食一兩餐,甚至會買爛蛋和以前嫌棄的雞隻部位吃。西方國家都有同樣情況,美國有55%受訪者說不再吃以前常吃的食物,當中31%指拜糧價上漲所賜。
非洲窮國馬拉維居民甘巴說:「米和肉越來越貴。我想飲牛奶,但買不起。」20國集團(G20)農業部長下周將在法國開會,樂施會呼籲G20領袖規管商品巿場,逼糧食價格下降,並阻止種植糧食的農地變成生產生物燃料。
美聯社/法新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