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猩紅熱(Scarletfever)出現周邊地區性爆發,本港再多3名小學生感染,其中2人曾入院。專家指本港鄰近地區包括內地、台灣及澳門均出現嚴重爆發,本港也出現十多年來最大規模感染,至今個案逼近400宗,並有兩名兒童出現惡菌入血情況。
罕有出現大規模感染
新增3名患者均在屯門路德會呂祥光小學就讀同一班,6至7歲,本月3日先後出現發燒、沙紙樣紅疹、喉嚨痛和草莓舌的典型猩紅熱徵狀,兩名曾入院的學童已出院,化驗證實他們感染鏈球菌。
猩紅熱每年只有百多宗,但今年由4月起個案持續上升,5月已有100宗,踏入6月個案直線上升,半個月已有115人感染,今年至今已有392人染病,數目較去年128宗高出兩倍。當中6宗為院舍或學校集體爆發,涉及21名患者。
暫時未發現病菌變種,但已通知全港醫生須為患者處方合適的抗生素,如盤尼西林或第一代頭孢素,病菌已對紅霉素呈抗藥能力。雖然內地個案上升,但截至上周六,300多名患者中,只有9人在內地感染。
本港接連有兒童感染猩紅熱後,致病菌甲型鏈球菌入血出現嚴重併發症,其中1名女童死亡,1名男童須深切治療。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表示,猩紅熱罕有地出現大規模感染,「十幾年嚟無見過嚴重到入血,但呢兩個星期就有兩宗」。港大仍在進行細菌的基因排列,暫時未確定有沒有變異。他表示,猩紅熱一向與水痘關係密切,但今年水痘個案不多,他估計,今次爆發的病菌可能具有特別的攻擊力,也可能是地區內一種較新的甲型鏈球菌,但仍需基因排序確定。暫時近400宗個案中多數為個別感染。他認為,當局必須加強宣傳,讓市民、幼兒中心及小學等可以及早預防。
猩紅熱感染
今年1月 人數:34
今年2月 人數:24
今年3月 人數:44
今年4月 人數:75
今年5月 人數:*100
今年6月至昨日 人數:*115
註:*臨時數字
資料來源:衞生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