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港府今年度增撥資源予醫院管理局擴大藥物名冊,加入青光眼、結直腸癌及精神科等9種藥物,並新增4種昂貴的藥物納入撒瑪利亞基金的安全網,讓合適的腦癌、肺癌及克隆氏症患者申請。但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醫管局各個聯網因獲撥的資源不同,令名冊內的同一款專用藥物,並非每個聯網都有提供,病人也無法跨聯網獲得有關藥物。
醫管局計劃將把現時包括1,300種藥物的藥物名冊擴大,本年度加入治療糖尿病、精神病、青光眼等9種藥物,料惠及5.2萬名病人。另把4隻昂貴藥物納入撒瑪利亞基金安全網,包括3隻治療肺癌及腦癌的藥物,和1隻治療罕見病克隆氏症的生物製劑,其中單是腦癌藥「蒂清」一個為期六周的療程,藥費已達30萬元,預計總開支達5,000萬元,約400人受惠。
病人不能跨聯網取藥
立法會議員潘佩璆昨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中指出,該局因對每個醫院聯網撥款不同,結果藥物名冊內同一款專用藥物,也並非每個聯網都有提供,「可能患同樣病嘅病人,喺一個聯網有藥醫,另一個聯網冇錢買嗰款藥嘅就冇得醫」。他建議設立機制,讓病人跨聯網取藥。但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不提倡有關做法。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當面指摘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梁卓偉,不公開負責審批藥物能否納入名冊的醫管局藥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名單,是黑箱作業,梁認為陳指摘他是「家常便飯」,被委員會主席梁家騮提醒勿挑釁對方,梁卓偉即時回應說:「講乜我諗我有自由!」現場氣氛火爆。梁其後解釋世衞也有類似不公開部份名單的原則。
香港科研製藥聯會執行董事陳素娟會後指,該委員會的審批準則成謎,該會07年至今進行調查,發現每次向委員會申請將某些藥物加入名冊,平均只有四成藥物成功,但無交代藥物申請失敗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