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論中國:封殺獨立候選人 加快民怨爆煲 - 李平

盡論中國:封殺獨立候選人 加快民怨爆煲 - 李平

中共高層一年內三次開會研究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問題,試圖紓解民怨,但結果不只全面封殺網絡、報章的異議聲音,還封殺準備參加縣鄉人大代表選舉的獨立候選人,反而將民眾發洩怨氣的閥門越擰越緊、越封越死。近日從潮州、增城的四川民工騷亂,到江西、天津針對政府機構的爆炸案,內地民怨爆煲迹象越來越多。
「你擺攤,叫破壞市容;他們砸攤,叫整頓市容。他們打你,叫聯合執法;你抵抗,叫妨礙公務。你上訪,叫不穩定因素;他們抓你,叫收容精神病……這一切,叫和諧!」這首順口溜,諷刺的是內地所謂和諧社會之下,民眾對執法、司法、行政的不信任、不滿,也說出了騷亂、爆炸事件頻發的原因。

扼殺溝通媒介 民怨難紓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有民眾信任、身份獨立的人大代表,作為溝通媒介,讓受到寃屈的民眾多一個申訴的機會、多一重伸寃的機會,讓他們相信有關的政府官員有可能被追究責任,自然可以降低怨氣,可以減少社會衝突。但全國人大法工委上周悍然宣佈,獨立候選人沒有法律依據,關閉了一道紓解民怨的閥門。
海外博訊網引述北京消息人士稱,截至本月7日,全國已有127位獨立候選人宣佈參選,其中有26位為網絡知名人士。在如何對待獨立候選人問題上,中共高層意見不一,但為了防範「獨立候選人」成為凝聚民眾共識,甚至讓他們走到一起的口號,決定由法工委出面釋法,內地一些原本為獨立參選熱潮叫好的官方報章、網站,立即噤若寒蟬。
在排除獨立候選人之後,人大代表選舉又回歸官員的自導自演,只剩下對當局唯唯諾諾的政黨和團體候選人、富商候選人,他們不只不能紓解民怨,反而會加速民怨的爆煲。如此淺顯的道理,中共高層不會不知道,但決策背道而馳,只能說明一是體制之腐爛無可救藥,二是權鬥熾熱,為了維護表面團結、和諧,不惜犧牲民眾利益。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