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之不足 - 邁克

觀之不足 - 邁克

AnishKapoor的雕塑作品從八十年代中開始,就時常在高級國際展覽場館碰見,只要出入威尼斯美術雙年展或者倫敦的時髦畫廊,不必刻意尋覓,無情白事都會看到。令人想起印度咖喱香料的色彩,不是大黃便是大紅,遠遠一望已經覺得攻鼻,抽象的造型偏冷,卻往往出人意表流露曖昧的肉慾氣息,說不出靈感源自男還是女,當然更難斷言裏頭有多少經血的滋潤和雄激素的冥想。我不能說喜歡他,但比起同時同地的同行TonyCragg,印象總要好一點─後者最近在羅浮宮的展品,因為有古色古香環境參照,倒意外教人另眼相看。
這個每年一閏的Monumenta,顧名思義「龐巨」是大前提,和張愛玲忠實粉絲小眉小眼的品味,原則上南轅北轍。所以在毫無期待的情況下進到大宮殿看卡甫為場地打造的《水怪》,真是幾乎當堂暈低:它的體積除了「泰山壓頂」,完全想不出別的形容,最攞命是撲面而來那一下,誰都忽然變成初入園林的杜麗娘,恨只恨身邊沒有可以負起攙扶重任的春香。定一定神,才找到立足之點,緩步繞場從不同角度仰望脹卜卜的三個連體大氣球,久久不能適應自己的渺小。上一回看到這麼震撼的現代藝術品,應該是十多年前紐約韋尼美術館的BillViola廿五周年回顧展吧?但那是一組作品,這是一件。出了竅的靈魂飄飄蕩蕩,既平靜又激動,既謙卑又驕傲,既快樂又哀傷,那種感覺我的詞彙沒有,只好再借湯顯祖的妙筆點染:「觀之不足由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