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羨慕這個年代出生的孩子,要學甚麼便學甚麼,但孩子們又會否明白背後的意義?家長又是否為了面對入學面試而為他們作「短期訓練」?今天就待剛獲得「2010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年度最佳藝術家的香港芭蕾舞團首席舞蹈員金瑤告訴你答案。
記者:蘇麗珊
攝影:楊錦文
金瑤小資料:
生於吉林,97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隨即加入中央芭蕾舞團,03年晉升為主要演員,同時獲中國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演員。
金瑤於01年獲上海國際芭蕾舞比賽成年組銅獎,02年獲瓦爾納國際芭蕾舞比賽成年組金獎,01、02年連續兩年中國文化部頒發突出貢獻獎。
十歲闖北京
香港父母總愛讓女兒學跳舞,但偏偏金瑤的父母完全不贊成。「爸爸媽媽都是舞蹈員,他們明白跳舞的辛苦,所以不想我步他們的後塵。」然而,對芭蕾舞甚有興趣的金瑤,七歲便跟着當舞蹈教師的媽媽開始練舞。「媽媽起初不高興的,但有次她吩咐學生做某個動作,她的學生做來做去也做不到,而我偷偷做給媽媽看,她一看便發現我是練舞材料,所以往後便不阻止我學舞。」七歲學舞後,金瑤便立志做一個專業的舞蹈員,她十歲那年更做出一些令人意外的事。「十歲那年,我知道北京舞蹈學院招生,便拿了報名表,告訴父母我想到北京學芭蕾舞。」就這樣,年紀輕輕的她離開家鄉,由吉林闖到北京,為的只是一個芭蕾舞蹈員夢。
傷痛過後仍堅持
金瑤於97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隨即加入中央芭蕾舞團,03年晉升為主要演員,同時獲中國文化部評為國家一級演員。輾轉間,04年加入香港芭蕾舞團為高級獨舞員,05年擢升首席舞蹈員。多年來與父母分隔兩地,金瑤慨嘆早已成習慣。「十歲到現在,都習慣了分開的感覺。」惟獨是去年一次練舞時發生意外,令金瑤腳骨受創、腰椎磨損,在病榻躺上3天,回家鄉休養一個月。「在這段時間每天在家中只有睡和食,感覺很恐怖,以為就這樣結束芭蕾舞蹈員生涯。」休養後,金瑤再跳回舞,但腳部肌肉不時疼痛,原來她也想過放棄。「捱過了這段日子,現在每次練習及表演都會很小心,如果那天不夠精神便不會練,因為跳舞除腳部運動,還要腦子集中才能跳得好。」
天份身形很重要
最後金瑤沒放棄舞蹈生涯,全因由十歲開始已認清目標—當一個出色的舞蹈員。「到北京學習,就是想當一個舞蹈員。」如今,香港兩三歲的小朋友已開始學舞,金瑤反覺這是個不好現象。「如果是學節奏感就沒問題,但真正接觸芭蕾舞就應該大一點,因兩三歲的肌肉仍未發育,不能學專業的動作。」家長應在小朋友五歲後才讓她真正接觸芭蕾舞,否則,肌肉很易受損。「香港舞蹈學校只為應付考試而教舞,長此下去,學生不會享受跳舞的過程,而且我也看過現在學舞的人連鞋都不懂穿。」因此,金瑤最大心願是如父母一樣,開一所跳舞學校,培育下一代真正對芭蕾舞的興趣。「跳芭蕾舞不是勤力就夠,天份也很緊要,除有節奏感外,身形亦很重要,手腳長的小朋友就最適合。」始終跳舞不是孩子面試的技能,若孩子能抵受每天朝十晚六的練舞生涯,那就好好培育你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