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股今年八折派息被徵20%稅率 實物股東遭殃

中資股今年八折派息
被徵20%稅率 實物股東遭殃

【本報訊】中資股八折派息,紅籌H股雪上加霜!上周國航(753)宣佈因應內地稅法變動,為個人名義持股的股東,暫時代扣代繳20%末期息。本報向國家稅務總局查詢,負責人指仍未收到正式文件,但據其了解,如短期內中央未有下達新例豁免,所有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紅籌及H股股東,今年中期息及末期息會被扣起20%稅率。

基金界直言,事件對資源股首當其衝,中資金融股則衝擊最大。近期B股洗倉潮及內銀股沽壓,很大機會與內地改稅法,令外資基金沽貨有關,如有關當局未能盡快澄清稅制,兩大重磅板塊短期肯定受壓,直接拖垮大市。
國航上周發出通告稱,由於國稅總局在1993年公佈、境外人士從內地公司的股息收入可免稅的文件已經失效,按內地稅法規定,需暫代扣個人股東股息的20%,以代繳個人所得稅。翻查資料,國稅總局有關文件早在今年1月4日發出,股息免稅優惠取消後,按內地稅法,所有個人股東從中國境內公司得到的股息都要交付20%的所得稅。換言之,該最新規定適用於所有H股、紅籌等中資公司。

料為基金洗倉元凶

國稅總局負責人指出,現階段等待中央下發海外股東股息稅處理正式文件,對於是否重徵20%稅率、抑或有所減免,以至正式實施日期,暫時仍屬未知之數。不過,他補充,由於所有中資股以6月為半年結,部份將派發中期股息,為避免日後追回困難,絕大部份會預先扣起20%作為保障。
08年開始,紅籌國企投資者如通過銀行、證券行及中央結算代為持有,須繳交10%企業所得稅,變相九折收息,當時很多散戶紛紛轉以個人身份持有,避免有關費用;不過在新稅法下,現時以個人身份持有,分分鐘要交納更重的20%稅率,屆時股民或不再持實物股票,轉由銀行或券行代持有,變相少交一成股息,甚至索性在除息前沽貨。
一名美資基金經理指,上周留意到國航通告後,已向多間中資公司查詢,但得到的答覆十分模糊。他補充,部份揸重內銀的傳統基金,上周五突然全線叫沽,相信與事件有關。事實上,國航上周四發出通告,上海B股當日則重挫8%,全周累瀉13%,期內滬綜指跌幅不足1%。息率較高的內銀股上周亦重傷,中國銀行(3988)以及工商銀行(1398)離奇跌9%及11%。
業內人士批評,有關的訊息發放相當混亂。康宏證券行政總裁羅尚沛認為,兩地監管機構需盡快澄清有關安排,以免投資者無所適從。

業界轟訊息混亂

另外,國稅總局文件今年才生效,為何目前只有國航代扣代繳2010年度股息所得稅,亦應該向股東交代。
富昌證券研究部總監連敬涵認為,有關措施如生效,對中資股投資氣氛有負面影響。由於三大中資石油股則有派發中期息,假如新例落實,相關股份會出現沽壓,影響投資意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