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政府出招打擊炒家後,雖然樓市交投大減,但樓價仍是越升越有,社會要求政府「救市」的呼聲越來越大,於是政府上周五配合金管局及按揭證券公司一同出招為樓市降溫。今次措施是要收緊住宅按揭成數,主要是降低銀行樓按信貸風險,但副效果是打擊炒家炒樓,問題是,上次主力打擊炒家亦收不了為樓市降溫之效,今次還可以嗎?我認為效果亦是有限。
首先,今次打擊炒家之餘其實也影響用家,市場需求一下子減少,從供求關係分析,理應可令樓價下調,問題是,目前市場沒有誘因要沽家急沽,最終只會繼續令成交繼續維持低水平。另外,措施表面看似針對打擊內地買家,但明顯是吃力不討好,原因是來得香港買樓的內地人,一定是非常有錢之輩,他們核心意願是將內地資產轉移至香港,加上人民幣對港元不斷升值,來港買樓打了八折,多付一成首期絕對無傷大雅,對炒風沒有壓抑作用。
出招屬姿態多於實際
至於未來時間加推土地,表面是針對供求失衡問題落藥,但大家要留意是如果未來拍出來的土地也是「天價地」,樓價也只會居高不下。
平心而論,現在麪包貴到無譜,政府卻供麪粉給麪包店製造麪包,希望轉折地增加供應,但如果麪包店繼續賣貴麪包時,問題都是解決不了,所以近年社會要求政府直接供應麪包的訴求越來越大,是無可厚非。
政府繼續在樓市核心問題的外圍兜圈出招,我認為是姿態上告訴市場「我有做嘢」,但實際上是「唔敢做嘢」,因為樓市因外圍不明朗因素到了一個臨界點,政府始終承擔不了爆破的後果。
今次措施肯定對二手市場的交投造成影響,美聯(1200)股價難免再進入另一次寒冬。
陳永陸
獨立股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