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透視:哪個CPI能真正反映通脹? - 李大同

環球透視:哪個CPI能真正反映通脹? - 李大同

由於多項經濟數據欠佳,加上多個國家央行上周同時決定不加息,反映央行未能完全掌握未來的經濟走勢,暫時採取以靜制動的策略。不久以前,新興國家仍視通脹為頭號敵人,不過,隨着油價及食物價格大幅回落,以及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放緩,通脹會否持續高企,與經濟能否保持增長速度,已成為縈繞投資者心頭的兩大問題。

核心CPI撇除食物能源

美國股市已連跌六周,慘淡氣氛能否扭轉,還看多國本周公佈的消費物價指數(CPI)。
一般人都知道,消費物價指數分為兩大種,一種是廣義CPI,另一種是核心CPI,廣義CPI包括一籃子內所有物價變動,但核心CPI則不把食物及能源兩種波動較大的物價變動包括在內。現時一般都是參考核心CPI,取其波動性比較少,能較準確反映實際通脹情況。
正因如此,經濟學家與專家就哪種通脹率更能反映現實,再一次展開辯論。
歐洲央行理事會委員斯馬吉早前在《金融時報》撰文,指以核心消費物價指數作通脹指標已過時,應該廢除。他的論點如下:食物及能源乃屬必需品,吃飯、交通以及在冬天的保暖發熱系統,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他舉例指在歐洲一籃子消費物價指數中,食物及能源價格已佔三成,商品價格勁升已蠶食歐洲人的購買力。

專家爭辯各執一詞

他提到,環球經濟已出現結構性改變,隨着新興國家需求大增,食品價格已不再像從前波動。自1999年至今,全球能源、礦產及食物價格指數已翻了一番。斯馬吉指出,這些價格變動已深遠地影響一般物價,所以認為若只以核心CPI作為通脹指標,並不全面。
他的說法看似很有道理,但隨即引起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經濟學教授BradDeLong等人反駁。DeLong批評他將物價水平與物價變幅混淆了,克魯明更帶點人身攻擊地表示,對斯馬吉被封為歐央行思想家感到懷疑。
美國克里夫蘭聯儲銀行副行長兼經濟師MikeBryan就此進行了較詳盡的研究,發現其實廣義與核心CPI同樣可用作預測通脹,不過,廣義CPI要參考過往3年的平均數據,才能較準確地預測通脹數字,而現在公佈按年的廣義CPI變幅,按照Bryan的研究,則其預測的未來通脹率,會存在較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