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前,蒙彭志銘兄錯愛,彙集我在報上寫的社論出版,董橋兄建議我把梁啟超集宋詞的一副聯語置於書前。書出版後,大概銷售尚可,彭兄又陸續在這兩年出版了我的另一本政論集和三本散文集。每一本都沿用第一本的體例:在書前錄一聯語或短詩,並寫一自序。這本散文集,是我在次文化堂出的第六本書了。自己覺得沒什麼特點,只是寫政論之外談一些較輕鬆的話題,是我閒時遐想留下的筆墨。遐想常常是天馬行空,似醉似醒,似居家又似作客。於是我想到梁啟超集宋詞聯語中,他自己最得意的一副,就以之置於書前,聯曰:
最有味,是無能,但醉來還醒,醒來還醉;
本不住,怎生去,笑歸處如客,客處如歸。
這副聯是送給梁啟超當時的好友蹇季常的,梁任公自言:「此聯若是給季常的朋友看見,我想無論何人都要拍案叫絕,說能把他的情緒全盤寫出。」想來蹇季常能文嗜酒又是隨性之人,世上可以做到「醉來還醒,醒來還醉;歸處如客,客處如歸」這樣瀟灑的人真是不多。
「最有味,是無能」,大概取意唐杜牧的名句:「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雲靜愛僧。」這兩句是說,對清閒感到有味道顯然是無能了,這樣的時刻我尤愛孤雲和閒靜的和尚。無能,大概不是真的無能,而是含享受清閒無所作為之意。
我因寫政論文章,常常招風惹雨,引起不少爭議。我習慣了在風雨中處之泰然,保持心靈的平靜。於是有了這些「清時有味」的文字。只是性格所趨,縱是閒時,眼睛仍離不開世事,無法進入「閑愛孤雲靜愛僧」境界。
(《遐想》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