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來,港股跌足7個交易日,短短幾日,期指已比上月尾跌了逾1200點,雖然大市氣氛惡劣,不停殺牛,但現時尚有相當多牛證街貨囤積在22000至22200點水平,而上周五晚美股亦再跌172點,似乎這趟殺牛潮仍有餘未盡,要令牛軍投降為止。
市場壞消息不絕,上周五內地公佈5月份的外貿數據,雖然進口強勁,反映內需仍然旺盛,但出口卻比預期差,令投資者擔心其他經濟體的情況。不過早前各國公佈的數據其實已反映全球經濟有放緩的迹象,筆者認為內地的外貿數據只是另一佐證,被市場放大了。
勢頭仍在淡友一方
當然,現時勢頭在淡友一方,強行與其力敵蝕底的只會是自己,因此上周本欄亦提及即使要買貨,應以大價股為對象,始終估值唔貴,對造假的疑慮亦低得多,防守力較強。反而中細價股一來受民企造假傳言影響,二來內地收水對其營運的影響亦較大,縱使回落後估值吸引,但股票是短期的投票機器,無謂與其拗氣,短期內應以打防守波為主,想打反擊,可以參考之前本欄所說,利用認購衍生工具。
士佳之前便減持了部份個股,將資金分配在認購衍生工具上,其好處是當市場出現不理性拋售時,能夠將損蝕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同時萬一大市止跌回升,組合仍可維持一定的持倉水平,以免錯過升浪。再者,若大市再跌,亦可透過調校行使價去博,靈活性比股票高。
環看個股,暫時實在看不到有那個板塊特別標青,縱然大市跌幅已巨,正常應有像樣反彈,但揸股票的壓力始終較大,尤其美股又大跌,洗倉潮或會延續。當然,揸着認購衍生工具,市跌亦無可避免跟跌,但可以控制最大損蝕之餘,如見反彈,其槓桿效應隨時可助投資者反敗為勝,應適合這種中長線向上,短線有陣痛的市況。
張士佳
寶來證券(香港)董事 投資服務部
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