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反應措施過界 影響「上車」

業界反應
措施過界 影響「上車」

對於金管局再度出招監管樓按,不少不具名的業內人士稱,雖然理解該局要配合施政,惟均感無奈,認為向銀行施壓無助令樓價降溫。更有人指該局監管措施已「走過界」,形同變身市場經營者,作出信貸風險的判斷,既干預業界正常業務,亦影響實質用家置業。
協助用家置業的按揭證券公司亦宣佈,旗下按揭保險計劃不接受主要收入非來自本港人士申請,申請有關按保的住宅物業價格上限,由680萬元再調低至600萬元,七成按揭以上貸款部份,獲按保計劃接納之貸款,最高貸款額從612萬元降至540萬元。

王冬勝:癥結是供求關係

對市場憂慮金管局再出招會打擊市民「上車」,該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會審慎處理。他指目前600萬元或以下物業仍能取得七成按揭,合資格人士亦可申請按保計劃,最多可獲九成貸款,故市民受影響極低。副總裁阮國恆指,本港首次置業人士購樓價多為600萬以下,料措施對他們影響甚微。
新招無疑令部份置業人士首期所需資金增加,但陳德霖說,該局出發點是確保銀行在樓市逆周期時(由旺轉差)有足夠抗險能力。
恆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新措施會對一些用家帶來壓力。滙豐亞太行政總裁王冬勝表示,樓按信貸風險管理固然重要,惟當前樓價問題,「癥結都是供求關係」,該局新推出的措施會令成本增加,無論對內地或本港居民,均會有影響。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