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大運 - 邁克

行大運 - 邁克

最近我行的是文化「大」運,碰上的演出不論形式、陣容、體積和長度,無一不以大取勝。先有賑濟日本311的慈善演唱會,珍寶金號召下群星傾巢而出,之後又去看了華格納「環」系列終結篇《諸神的黃昏》,傍晚六點啟幕接近半夜才散場,雖然有兩節休息時段,衰老的屁股依然幾乎吃不消。康城金棕櫚得主《生命樹》,片長一百四十分鐘連看兩次,《加勒比海盜4魔盜狂潮》不看片尾字幕都要兩小時十分,因為戴着近視眼鏡再戴立體眼鏡,感覺是加倍的長。然後寇比力克七部經典重映,唯一不足兩小時的是《烈血焚城》,其餘每部平均兩個半鐘,最長的《亂世兒女》三粒鐘突少少。好笑的是,就算展覽也一樣碩大無朋,去大宮殿看AnishKapoor,作品只得一件,巨型到佔據整個場館,睇怕「尺碼王后」這樣的封號,這季一定逃不掉了。
說出來匪夷所思,巴士底歌劇院一九八九年開幕以來,還是首次上演足本「環」。去年春季的頭砲,我因為身在亞洲錯過了,滿懷高興跑去看第二齣《女武神》,製作土味逼人,失望到極點。二三十年前的舞台時髦,現在連鄉間小戲院都不怎麼夠膽嘗試,居然鄭重其事搬來首都獻醜,同季另一齣華格納《翱翔的荷蘭人》便登樣得多,更不要說數年前BillViola做錄像裝置的《崔斯坦與伊索德》。經過一輪掙扎,認了命了,咬緊牙關訂《齊格菲》和《諸神的黃昏》的票─我不覺得有生之年,他們會排新的一台完整四部曲,除非肯移步德國奧地利,這是欣賞大肺大喉嚨的唯一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