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澳洲政府昨日正式公佈礦產資源稅的立法草案,向在該國開採鐵礦及煤的企業徵收3成利得稅。草案內容公佈後,投資者擔心徵稅後會令公司利潤下跌,在澳洲有採礦業務的中信泰富(267)昨日曾急挫逾4%至20.3元,最終收報20.45元,跌3.8%。
其他有沾手澳洲資源的本港上市公司包括兗州煤業(1171)與中國神華(1088),分別亦曾跌2.63%及0.84%,最後分別報收29.8元及35.5元。
草案由現在至下月14日是諮詢階段,預計會於今年稍後時間獲得通過,並在明年7月1日正式生效。稅項主要針對澳洲生產的兩大非再生能源──鐵礦石及焦煤。政府將向礦商徵收30%利得稅,但每間礦商均可獲得採礦津貼,使實際稅率為22.5%。若公司的經營利潤升幅高於澳洲長期國債孳息700點子(即7%)即要繳稅,現時該國長期國債孳息為5.2%。
新稅首兩年料收636億
澳洲財政部預計,新稅收能在首兩年,為庫房帶來77億澳元(約636億港元)收入,在2012財年將財赤轉為盈餘。財長斯旺在聲明中表示,新稅項能確保澳洲能從其礦產資源中獲取更佳回報,有助提振經濟。
有關建議早於去年8月澳洲大選前提出,大型礦商包括力托、必和必拓及Xstrata等,無不表示強烈反對。但經過政府與國會議員及礦商多番斡旋後,最終可推出草案,並預料可順利通過成為法案。轉捩點是該國資源部長MartinFerguson,同意向礦商退還未來的特許開採稅,以換取對方同意草案內容。
南美非洲多國跟隨徵稅
此外,政府亦就草案在會計準則上作出改動。財政部公佈的資料指出,礦商新投資的記賬方法,將由要分數年的折舊法,改為一次性撇賬,即代表礦商在賺取足夠利潤以前毋須繳稅。
事實上,澳洲此例的確開創先河,更曾被業界譏諷為「資源民族主義」。不過,其他以出口礦產為主的國家亦陸續跟隨,南美國家智利已暫時開徵此稅項,收入為去年大地震後重建之用;秘魯、南非及坦桑尼亞亦計劃開徵資源稅。在美國均有上市的力拓、必和必拓及Xstrata,昨日股價分別下挫1.46%至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