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表示,為了逐步消化市場上已經存在的75萬億元人民幣的貨幣存量,穩健的貨幣政策方向必須始終堅持,今後一個時期一定要實行適度偏緊的貨幣政策,偏緊有利於結構調整和解決周期性矛盾。
夏斌在「2011年青島國際金融高峯論壇」上表示,今後幾年不要簡單套用過去貨幣增長的經驗公式,要有恰當的宏觀調控框架。
他舉例說,最近中小企融資難的問題,中銀監出台的十條措施,鼓勵銀行借貸,此做法很好,但是不夠,因為目前監管模式不利銀行向中小企借貸。
夏斌稱不應該讓中銀監出台存貸比按日控制的辦法,「把銀行徹底搞死」。堅持維持按月控制、監督存貸比的問題,就是存款貸款的比率,月底控制就完了,現在是每天必須達到,「於是今天我有點錢,貸給某個小企業幾十萬,三五天的貸款根本無法貸。」
從6月起,中銀監將按日考核銀行存貸比指標,取代之前的按月和季度考核方式,並對銀行日均存貸比設定75%的監管紅線。銀行人士表示,在21%的法定準備金率之下,此項日均考核模式增大了銀行的流動性壓力,今後高收益理財產品發行或將常態化,而信貸緊縮的局面或將進一步升級。
另一位人行貨幣政策委員、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在同一場合上,亦發表類似夏斌言論,周其仁指,貨幣政策不能輕易動搖,緊縮將倒逼結構轉型。
人行智囊籲改人幣機制
周其仁稱,通脹是貨幣現象,以管物價抗通脹將顧此失彼。「你下命令說包子不能漲價,容易。不過,第二天你看那個餡就變小了,你下命令餡不能變小,他就換餡了,他就創新了。物價為甚麼會漲?因為無數人要搶着買東西才會物價上漲。」
周其仁又提到,中國不缺錢,人行應減少用基礎貨幣干預外滙。由於掛鈎的美元不穩定,還想守住人民幣幣值穩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不應大幅度去動人民幣滙率,而是改機制。